下一篇4 2017年9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每一笔惠农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江苏响水农商银行倾力助农致富
徐 榕

    “多亏了响水农商行的及时贷款,不然我都没信心再种明年的西瓜了。”

    “谢谢农商行的客户经理了……”老陈一家握着客户经理的手不停地感激道。

    江苏省响水县南河镇南河村大棚种植户老陈,去年新承包了20亩大棚,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导致西瓜苗有一半以上都枯萎在田里,全年亏损近10万元,江苏响水农商银行得知老陈遇到的困难,主动帮助他联系当地农技部门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并向老陈发放了10万元信用贷款,用于购置大棚种植农资,为老陈下一季蔬菜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该行支农惠农的一个典范。

    响水县地处盐城北部,现为省级扶贫县,下辖村镇137个,农业人口40余万。受县域经济发展所限,大多农户去往苏南寻找就业机会,导致劳动力流失,加上农户惧怕贷款手续繁琐、不愿寻找担保人等思想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响水农商银行作为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要求全员主动上门对接农户,力求将更加简便、快捷、低门槛的新型普惠式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家,并承诺5万元以下贷款,全部以信用贷款的形式发放。同时,该行要求全员注重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着眼于带动贫困户,真正做到保障有力、合理有效的“三农”普惠金融服务,将信贷资金用在支农惠农的关键点上。

    支持特色农业发展

    让特色化农产品经营“活”起来

    南河镇是响水县大棚种植的重点区域,2011年建设之初高效设施农业达3500亩,建成钢架大棚780个,蔬菜大棚产业迅速崛起。响水农商银行迅速上门对接农业大棚种植户,逐户建档营销,实现了辖区内种植户建档授信全覆盖,为加快资金投放效率,进行批量授信,累计授信金额1200万余元。

    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南河大棚曾几次遭受自然灾害,该行现侧重于引导农户利用专业技术进行种植,并借助电商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固定销路,在县域甚至盐城市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截止到今年6月末,该行对南河镇从事农业产业的3020户农户发放贷款7538.61万元,并于2015年将大棚果蔬列入该行“农村七大行业”规划,重点支持蔬菜大棚的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进程

    让竞争力农业产业“动”起来

    小尖镇养殖大户程某,于2015年成立生猪养殖公司,采用的是本地最先进的“温氏”养猪模式。2016年6月份该公司已建成10栋猪舍,猪舍设施齐全,生猪成活率、销售情况良好,但因前期基础设施及设备投入过大,欠工程款及相关设备款在150万元左右,并且猪苗处在成长期内,每月有固定支出,资金周转困难,响水农商银行了解你情况后主动上门,帮其解决资金问题,并鼓励其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该公司现每年盈利乐观,抗风险能力较好,公司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此外,当地许多青壮年农户之所以不愿留在家乡,一方面是不愿意再从事农业,另一方面是觉得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资金扶持农户不仅从其需求出发,还要纵深延伸,延长产业链、价值链,通过技术提升县域农业产业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积极引导农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农业产业创造,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生产,让农民从信贷支持中分享更多的成就和利益。

    创新金融扶贫道路

    让低收入贫困户“富”起来

    “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该行年初在信贷投放指导意见中明确,要重点支持贫困户贷款。除了对贫困户降低贷款门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还积极创新,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的扶贫户帮扶活动,协商部分家庭农场、农业大户招收一批贫困农民,既解决了专业大户的劳力问题,也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致富无项目、发展无技术、销售无出路等难题。

    老舍中心社区树圩村张某是扶贫名册中的低收入户,妻子常年生病吃药,儿子现在响水中学就读,成绩优秀,家庭收入来源主要靠自家的6亩地及张某外出做散工的工资,日子过得不宽裕。响水农商银行送贷下乡时,得知了该户的情况,主动向其发放扶贫贷款,同时请村里的种植大户教授其大棚种植经验。很快,张某满怀期待地承包了村里的10亩地自家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一年半过去了,现在年纯收入达3万元,一家人在脱贫致富的大路上越走越宽。

    上半年,该行对全县贫困农户6907户发放贷款1.27亿元,6月份该行又向县人民银行申请扶贫再贷款额度4亿元,预备通过这笔扶贫再贷款资金,向全县扶贫建档立卡用户发放扶贫专项贷款,加大精准扶贫力度。

    作为一家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银行,响水农商银行不忘初心,坚持立足“三农”,利用网点多、员工多的优势,加大对农户脱贫、农业产业升级等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响水多作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