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大樱桃从3月初温室产品上市至八月初大田产品结束,生产季比往年又拉长了1个多月。新产区发展晚,选用新品种,产量继续增长,品质不断提高;传统产区创新品种和栽培模式,部分规模化种植产品标准化、品质差异化;进口产品方面,进口国家越来越多,进口车厘子与国产大樱桃同“市场”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空前的视觉和味觉盛宴。国内国外、国内不同产区越来越多,早中晚品种、新品种也越来越多,樱桃实现全年供应将会到来,这一切也将给我们的樱桃产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此,我们建议果农首先要加大樱桃设施栽培的力度。今年天气干旱时间长,气温异常,对大田樱桃品质影响大。设施栽培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设施樱桃品质好,价格高,持续时间长,效益好。采用节水灌溉,搭建防雨棚等措施成为保障樱桃品质的必要条件。下一步,果农应在硬件方面更加满足樱桃生产的基本条件,采取措施提质增效。
其次,应该调整不同品种的比例。樱桃分早、中、晚品种,目前出现了传统与优质品种比例失调、矛盾突出的迹象。象红灯等传统老品种集中上市,再加上提前采收、施用有机肥偏少等原因品质下降,造成价格下跌卖果难。而象美早、布鲁克斯等优良品种、优质中晚熟品种,供不应求。
再次,果农生产需进一步转变观念。应加强地下管理,多施有机肥,采用新技术,合理控制负载,管理进一步精细化,提高优质果比例,提质增效。
此外,我们建议樱桃电子商务工作应更注重于“樱桃+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樱桃”。近几年樱桃电商发展迅猛,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从业者更注重网店装饰、讲故事,在品控、包装、冷链、运输、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则需要更接地气。
最后,随着樱桃产量的快速增长,低价格樱桃数量越来越多,发展樱桃酒、樱桃罐头等深加工,拉长樱桃产业链成为必要。这样既能丰富樱桃产品,也能实实在在帮助果农卖好樱桃。
(作者均为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特约撰稿人,杨杰系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樱桃分会理事长、协会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