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情洒“连心路”
福建农信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本报记者 蔡 靓

图为福建农信“垄上行”金融服务队沿“连心路”“出征”。

    题记:

    车行闽东,触目皆山。

    山于福建,格外沉重:山高,路就远;山多,地就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寿宁县下党乡开现场办公会。一行人拿着柴刀,披荆斩棘开路,在山间跋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下党,只为破解当地发展难题,解决群众困难。这条山路后来被百姓称为“连心路”。

    几年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被汇集成书,书名《摆脱贫困》。这份“精神财富”经过20余年的实践检验,历久弥新,更显珍贵。在这一“精神财富”的引领之下,福建农信系统因地制宜、着力创新,金融扶贫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跳出扶贫看扶贫,最大的扶贫是发展,最深的推动力在金融。

    “福建农信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主力军、民生金融主力军,助力脱贫攻坚,责无旁贷。全省农信系统迅速行动、主动作为,支持扶贫开发、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余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闽东农村走访昔日贫困户时发现,梦想,在福建农信的金融推力中,已照进现实,绽放光彩。

    田间地头的“背包银行”

    7月25日午后两点半,宁德市寿宁县东吉洋村,村委书记办公室。

    室外36、7度的高温,花花草草都打起了蔫。

    门开了,走进几位穿着白衬衫、黑西裤,背着黑色双肩包的年轻人。双肩包上醒目地印着“福建农信”的标识,和“‘垄上行’金融服务队”几个红色的字。

    他们来自寿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被当地百姓称为“背包银行”。取下背包,队员们的衬衫都已湿透。

    经常下乡皮肤晒得黝黑的“队长”范圣帆,抹了一把脸上淌下的汗珠,从双肩包里掏出一个PAD,开始帮助东吉洋村的葡萄种植户韦茂勋用手机申请“农e贷”。其他队员开始做配合工作。平时在营业部工作的他,下乡天数已经达到63天。

    几杯茶的功夫,韦茂勋已经成功申请到15600元的免担保扶贫贷款。他立刻申请支用10000元,很快就到账了。

    “我们之前已经完成了东吉洋村22户精准扶贫户的建档授信,所以贷款审批得很快。”寿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南阳信用社主任吴海斌解释道。

    韦茂勋是这个村第22户申请到扶贫贷款的贫困户,他打算用贷款扩大种植面积。

    完成了东吉洋村所有精准扶贫户的贷款发放,继续走村串户的“垄上行”金融服务队队员们步伐轻快了许多。

    今年3月30日,宁德农信在寿宁联社试点基础上,传承福建农信人背包下乡和走村串户的传统,组建了一支近千人的“垄上行”金融服务队。发源于寿宁联社的“垄上行”金融服务模式,正从下党乡的“连心路”走出宁德,走向全省。

    寿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方瑞忠告诉《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我们正努力把‘垄上行’背包银行打造成农村金融服务的操作平台、客户信息的交流平台、产品营销的传播平台。”

    在垄上行走的这支“背包银行”队伍,背后是独特的服务模式——“551”,即:运用5种金融服务必需用品(一个背包,一台PAD、一本日志、一份台账、一套宣传册),提供5项服务(普及金融知识、建立客户档案、收集信贷需求、受理业务申请、现场自助办贷),实现1个目标(把银行服务柜台搬到村民家中)。

    这一服务模式得到了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的充分肯定,并于5月21日在省政府召开的福建农信系统普惠金融工作推进会上要求全省农信进行推广。

    离开寿宁时,耳边回响起“‘垄上行’金融服务队”队长范圣帆的感慨——“从过去的‘挎包银行’,到现在的‘背包银行’,是农信精神的传承,不变的是为农服务的初心。”

    “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创业明星

    赤溪村,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2016年2月19日,早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福鼎市磻溪镇赤溪畲族村村民视频连线,亲切问候一直牵挂的赤溪乡亲,勉励乡亲们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

    总书记的关怀,像和煦的春风,催发勃勃生机。赤溪村的发展动力,更足了。

    在赤溪村整村搬迁造福工程中建成的长安新街上,老远就能看到“福建省赤溪茶业”的店面招牌,金色大字下面还标注着“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企业”。

    “这就是赤溪村的大学生返乡创业明星,杜赢。”在“赤溪茶业”新建的厂房里,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蔡永钦介绍道。

    正在给白茶饼装袋的杜赢腼腆地笑着、连连摆手否认,“返乡创业的‘种子’,是农信社帮我种下的。”

    2009年夏天,贫困学生杜赢考上了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险些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深造的他,申请到了福鼎农信社的生源地助学贷款,每学年6000元贴息贷款让他顺利上了大学。

    就是从那时起,杜赢开始明白,有资金困难,可以找农信社贷款。

    2013年,即将大学毕业的杜赢,第一次和父亲起了争执。

    父亲希望他毕业后留在城里找份好工作,而他却一心想回赤溪村开茶厂,甚至毅然放弃了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赤溪村地处太姥山西麓,依山傍水,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也好,但交通不便。”杜赢说,“如果在村里办一家茶叶加工厂,既能自己赚钱,也能帮助乡亲们解决‘售茶难’,一起脱贫致富。”

    杜赢的“创业梦”里,不仅有自己,还有乡亲们。

    当时恰逢国家扶持“大学生回乡创业”项目,杜赢的茶厂获得了产业补助、生活补助、创业基金等,又从福鼎农信社申请到了十万元信用贷款,还获得了5年免税的优惠政策,茶厂“起航”了。

    如今,杜赢的茶厂帮助村里400多户茶农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每户年收入能达到3万余元,收入整整翻了一番。

    采访结束时,杜赢站在他的新厂房前与我们挥手告别,大门两旁,贴着“学子返乡志在赤溪扶贫第一村,农商携手心醉白茶奉献天下人”的红底金字对联。夕阳映衬下,金字熠熠闪光,一如杜赢的梦想。

    “扶贫,就要做到‘一扶到底’,不仅要帮扶贫困户生产、生活,更要扶智、扶志。”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宁德办事处主任范家昌介绍,2016年,宁德农信系统成为福建省率先全面实现三个100%覆盖的设区市,即: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建档工作和信贷需求调查、贫困户子女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贷审批、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满足全覆盖。

    截至2017年6月末,福建农信系统不仅全面完成全省45.2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信用建档工作,直接发放给贫困户的“扶贫贷”余额达到14.37亿元,惠及3.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投放额近80%、扶持人数占全省银行业80%以上;发放用于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信贷资金达4亿元,切实发挥了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作用。

    尾  声

    7月26日,记者在下党乡采访时,沿“连心路”向上攀行,行至高处,美丽乡村尽收眼底,眺望远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闽东看山,看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也看出福建农信人推动金融精准扶贫的决心和勇毅。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常常在弯弯转转的爬行之后,一回头,先前高耸的山峰,不知何时已经甩在身后,踏在脚下。

 

    相关链接

    关于“中国扶贫第一村”

    33年前,一封基层通讯员写给《人民日报》、反映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读者来信,引起全国轰动。当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拉开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赤溪村,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扶贫第一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