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7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政策和标准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不久前,在大连举办的全球冷链物流峰会上,著名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就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未来趋势发表了观点。

    六个现状

    何黎明认为,我国冷链物流现状有6个特点——

    ——冷链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冷链行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6年,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8亿吨,同比增长1.9%;水果总产量为2.83亿吨,同比增长3.4%;生产乳制品2993万吨,同比增长7.7%;生产冷冻水产品862万吨,同比增长2.7%;冷冻饮品总产量为331.5万吨,同比增长6.9%;全国生产鲜、冷藏肉总产量为3637万吨。此外,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将近10亿吨,需要冷链物流的超过60%,冷链物流交易总额达到2400亿元。

    ——冷链物流整体水平提升。2016年全球冷库总容量达到6亿立方米,相对上年增长8.6%。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新增1150万立方米,总容量达1.05亿立方米,冷库总容量占全球17.5%。并且产地冷库建设增多,冷库扎堆建设情况有所改善,冷库市场结构趋于合理。2016年我国冷藏车数量新增24000台,总保有量达到11.5万台。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可以从冷库和冷藏车这两个重要指标上直接看出,中国冷链物流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长速度。

    ——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利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开创了冷链物流发展的新局面。财政部、商务部发布《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工作通知》,选择山东、河北、宁波、河南、广东、重庆、四川、青海、宁夏、新疆10个示范省,提出在标准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四个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另外,山东、福建、广东、江苏等地也相继出台冷链物流专项规划。

    ——冷链物流标准不断完善。商务部、国标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由点到链,由易到难”的思路,确立了3项关键示范任务。2016 年底,全国共确定了285 家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试点企业和31 个示范城市。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中物联冷链委牵头制定的《肉与肉制品冷链物流作业规范》《道路运输食品冷藏车功能选用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迅速崛起,企业专业能力持续提升,规模逐年增大,网络不断完善。涌现出像希杰荣庆物流、上海领鲜物流、海航冷链、鲜易供应链、招商美冷等综合性冷链物流企业。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普及,中产阶级人数和80后、9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数量不断增多,生鲜电商市场迅速崛起,同时带动了冷链宅配的需求扩张,出现了像安鲜达、九曳供应链、顺丰冷运等生鲜宅配物流企业。

    五点问题

    何黎明认为,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这些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冷链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还存在有效监管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标准化程度低、基础设施结构失衡、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服务能力不强、人才短缺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不大,行业集中度不高。据统计,2016年中国冷链市场规模只有2250亿元,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营收仅为207亿元,占整个冷链市场份额不足10%,行业比较分散,缺乏具有整合能力的全国性网络巨头。

    二是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以冷库为例,仍旧存在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等现象。而且在很多农产品产地,地头冷库、预冷间、加工中心、产地批发市场等设施缺口较大,导致流通环节断链、产品损耗严重。

    三是缺乏连贯标准体系,标准约束力不强。我国的冷链标准往往只针对某一产品或某一环节来制定,缺乏上下链条之间的关联与衔接,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此外,我国大多数冷链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对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的约束力不够。

    四是传统冷链业务竞争激烈,新市场拓展不够。随着冷链需求的增加,进入冷链市场的物流企业不断增多,但大部分企业仍旧从事仓配等传统冷链业务,导致在局部区域竞争激烈,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在冷链“最先一公里”、冷库增值服务、冷链共同配送、冷链宅配等领域,还蕴藏着很多新的机会。

    五是企业运行成本高,经营心态较为浮躁。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已成为压在冷链物流企业身上的大山,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心态较为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细算,很少有企业主动在信息系统、设备升级、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十大趋势

    谈到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何黎明列出了“十大趋势”:

    一是政策和标准体系将继续改善。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了10条冷链物流发展思路,行业监管力度将不断加强,监管部门将对冷链各环节进行温控记录和产品品质的监督和不定期抽查。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周转箱、托盘等标准化冷链运输和配送单元在业内陆续普及。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冷库建设趋于合理,重点建设保鲜库、气调库,冷库扎堆建设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建设更加有目的性,特别是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包装等“最先一公里”短板;鼓励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冷藏库、流通加工型冷库。

    三是“一带一路”将开创冷链新局面。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2016年我国相继开通大连到俄罗斯莫斯科、成都到德国纽伦堡等多条铁路冷链班列,我国和沿线多个国家的生鲜农产品通过冷链方式进行跨国流通,未来这种方式将更加常态化。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企业自建的冷链体系也逐步走向第三方服务,如光明乳业旗下领鲜物流、京东物流、安鲜达等。传统物流大企业会继续进军冷链物流市场,如顺丰、中邮等。未来5年,中国将会涌现一批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

    五是新零售驱动冷链服务对象和模式转变。移动“互联网+零售、餐饮”将衍生出多元化、全渠道的流通模式和消费场景,比如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永辉旗下的超级物种等。零售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优化,由食品供应商直配门店方式,向零售企业主导的冷链配送中心模式转变,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都开始尝试。

    六是行业竞争加剧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并购。客户从单一的服务需求上升到全面的需求,从区域的需求发展到全国性的需求,顺丰、新希望等相继布局冷链物流市场。

    七是跨境电商带动食品贸易和冷链新业务增长。加拿的大龙虾、智利的车厘子、俄罗斯的帝王蟹、厄瓜多尔的白虾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国内市场。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自6月20日起美国牛肉可重新引入中国市场。国务院于2016年同意在天津、上海、重庆、郑州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给冷链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八是生鲜电商带动冷链宅配业务快速增长。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冷链食品需求也大大增加。据统计,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将呈现快速爆发式增长,2017年总交易额有望超过1000亿元。社区微冷仓、生鲜自提柜等冷链宅配市场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京东、易果、每日优鲜等都在发力布局冷链“最后一公里”。

    九是智慧物流和新技术将迅速应用于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会成为标准服务,通过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来解决行业小批量多批次的个性化需求。会出现很多创新的“最先一公里”的移动冷库和“最后一公里”的宅配技术方案,日本的冷链物流就以技术化见长。

    十是冷链物流人才需求旺盛。无论是一线的驾驶员、操作工、搬运工,还是中层的车辆主管、仓库主管、负责整体运营的高级管理人才都越来越稀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和课程,发展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

    (钟巫莲 邬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