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清晨,山东烟台农商银行牟平区高陵支行还未开门营业,一辆白色的QQ小轿车便停在门口。车主是一位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的老头儿,他叫董宏波,是东屯车夼村的一名农金员,高陵人都叫他“董会计”。
2006年,董宏波退休不退岗,回村做了一名代办员,一干就是11年。在高陵镇42名农金员中,无论是存款日均,还是余额,董宏波年年都是“双第一”。
11年来,这个胸怀赤心的汉子,肩背挎包,双腿为笔,在山水间描绘着一个农金人的本色人生,伴随四季之风,把支农服务的歌声送进了寻常百姓家……
用炽热之心换来口碑载道
高陵镇是烟台市牟平区的一个农业乡镇,老百姓除种粮外,主要靠种植苹果、樱桃等经济作物增收。高陵镇的最高山——唶山,是董宏波服务片区的圆心点。多年来,董宏波不是在储户的家里和庄稼地里,就是在去储户家的路上。
今年,高陵镇政府在薛家村举办了首届樱桃节,开幕半个月来,董宏波每天5点钟准时到市场,果农卖樱桃,他帮着干活,封箱、过称、收款。
见到董宏波,他正在村民家整理账款。他一边招呼我们,一边乐呵呵地说:“采访我干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呀!”薛家村大队会计薛洪伟接过话茬:“董会计可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呐,共产党员的品质在他身上一样儿不少。”
“那你说说,他有哪些品质?”
“对老百姓好啊,谁家有事他都去帮忙;村民病了,他就带上奶和蛋去看望;遇上家庭困难的,还给人家钱……这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认识他,看到他比看到自己村里的人还亲。” 薛洪伟说。
“你心里装着老百姓,他们心里就装着你。所以,我干这份工作,没什么好说的,老百姓对我好,我也得对人家好。”董宏波说。
代办,代的是诚信,办的是民心。11年来,董宏波经办的业务数不胜数,业务高峰时单次缴账70多笔、现金50多万元。常年与储户和钱款打交道,难免出现一些特殊情况,董宏波始终本着“一切为储户着想”的原则妥善处理。
百姓口碑不是一天树起来的。董宏波早已把这一方水土视为归属,把这一方人待如亲人。
将五尺之躯搭作桥梁纽带
在薛家村樱桃市场,许多果农都拎着一个无纺布袋子,正面印有“烟台农商银行”标识。这是牟平区支行采纳董宏波的建议,专门为果农设计制作的“樱桃采摘袋”,在樱桃收获前统一发放。
这样“接地气”的建议还有很多。可以说,董宏波就是一个“情报员”。谈起业务,各家银行的竞争优势、利率定价、服务政策等情况,他一清二楚;说起民情,小到农民的收成、庄稼的长势,大到政府风力发电、修路改造,各种人、事、物,他说得头头是道。
“现在单位只要一调整政策,特别是涉及到利率调整的政策,文件一下,我们都第一时间通知董会计,他会挨家挨户告诉储户,宣传力度和速度很到位。”高陵农商银行原会计主管姜爱华说。
2015年,也是樱桃收购的季节,连续半个多月,董宏波每天早出晚归。一天,老伴孙传竹突然发现,董宏波一边的腮帮鼓得老高。在老伴的催促下,他挤时间去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淋巴瘤,医院当即要求住院手术。
董宏波住院了,可是1000多户储户并不知情。一天到晚,他的“老人机”铃声响个不停。
“爸,咱不干了吧?”儿子劝他。
“不行!干就干到底!儿啊,你豁上油,开车拉我两头跑吧。”董宏波坚定地说。
就这样,一年间,不管是住院还是化疗,从医院到高陵,从高陵到医院,来回80多公里,董宏波硬是让儿子拉着病躯为储户办业务。生病期间,他的业务规模丝毫没有落下,依然稳坐“双第一”。
董宏波是这方水土离不开的人。他是逶迤群山的脊,是蜿蜒河流的桥,是党和人民的需要。他心中的那份踏实,就是与群众不分离,把生命置于农金事业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把感恩之情化作赤胆忠诚
“别人干代办是为了挣钱,他不给钱也干,只要是信用社的事,他倒贴钱也帮忙,很难想象,现在还有这样的人。”提起董宏波,高陵支行原行长王玉妍感慨地说。
都说同行是冤家,董宏波却与这些“冤家”们亲如密友。每天缴账前,他都会给附近村的农金员打电话,捎上两个人一起去缴账。其实,董宏波有自己的想法。这样做,一是为了方便他人;二是为了“抱团”出行,防范风险;三是为了做“统战”工作。董宏波把他的小车当成了“移动会议室”,在“捎客”的路上不忘给其他代办员开“思想座谈会”。
“我的客户你们随便拉,我挣多挣少无所谓,毕竟我有退休金,日子过得比你们宽裕些。但有一点,客户必须要维护好,不能让别的银行挖走,更不能把款存到别的行,只能存到农商银行。”这是董宏波做“统战”工作常用的腔调儿。在他的“教导”和影响下,高陵镇40多位代办员队伍团结、关系融洽,代办存款一直较为稳定。
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业务重心向农村下沉,农村代办员的丰富资源成为他们眼中的“肥肉”。因此,董宏波这样的佼佼者成为各机构“笼络”的重点对象。
“你们不用费工夫了,信用社就是一分钱不给,我也干!”“我不能背叛单位,因为我的一切都是单位给的。”这是董宏波的原话。
树不能断根,人不能忘本。董宏波说,1983年6月,在政策的照顾下,他是以“三不人员”身份参加的信用社工作,入社时已37岁。在此之前,他在村里任生产队长,经年累月地带领社员从事农业劳动。“以前干队长,在村里就是个干活的把头,半路去了信用社吃上公家饭。你看看我现在享的这些福,不得感谢信用社吗?所以我必须要好好干,决不能背叛单位!”说这话时,董宏波嘴角哆嗦,有些激动。
如果说感恩之情是金子,那么,比金子更珍贵的是赤胆忠诚。董宏波用一辈子的坚守,让这朵忠诚之花,绽放得绚丽、热烈,化作春泥亦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