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在社区金融服务中具备点多面广的比较优势和绝对条件,但要把农商银行打造成社区银行,除了政府给予的支持之外,归根结底,还要从农商银行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着手。
市场导向,规范引领。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引导规范作用,将监管考核指标与农商银行服务社区的深度和广度相联系,引导其“回归本源”。同时,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还应该协调央行对其提供再贷款、再贴现的流动性资金支持。对于经营良好,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商银行,政府可以给予税费、政策补贴等方面的优惠,鼓励其与社区良性发展。
对标转型,完善自身。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率;要通过改革,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处置农商银行不良资产,优化财务结构,使农商银行轻装上阵;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同时,为避免“内部人控制”,还要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提高监督效率。
融入社区,特色服务。社区银行模式最本质的特征,是能在根本上实现金融资源取之于某一群体并运用于同一群体的根本目标。作为地方性的社区银行,可利用社区网格化服务这一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交易关系,在与客户交易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化解贷款风险。同时,作为发展社区银行模式的农商银行,要更多地融入“三农”和小微企业,与商业银行差别化经营。
农商银行根植“三农”,服务本土,惠及民生,发展社区银行责无旁贷。在社区银行转型建设上,需要大胆突破路径束缚,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和形成农商银行自身特有的社区银行模式。
同时,还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注重开发和应用现代电子渠道和产品,注重适度跨界经营,注重银行产品与社区服务的有效融合,深入开发个人金融、家庭金融,巩固和强化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