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6日,中国电子商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17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17年1—6月中国彩电消费及下半年市场趋势”表明,2017年1—6月份,国内巿场彩电消费数量达2400万台,全年预计将达5000万台。
著名家电专家、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分析认为,彩电行业在不断转型升级中顺应了信息消费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推进新显示技术的更新迭代。2017年以来,OLED、量子点、激光电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进入了密集的应用爆发期。除了传统彩电制造企业,互联网电视品牌也在向高端产品转型。随着索尼的加入,聚集了LG、创维、长虹、康佳等品牌的OLED阵营越来越强大;量子点电视则在TCL、三星、海信的推动下,渗透率明显提升;激光电视作为迅速成长的品类,也成为海信、长虹、小米主推的重要产品。据悉,互联网电视品牌看尚也将在下半年发力激光电视。
随着新中产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居住条件的改善,大尺寸电视成为消费者更新换代的首选,76%的被访人员愿意选择55英寸及以上尺寸的电视。今年前5个月,55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电视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33%左右,对比去年1月份增幅达到了52%。更换大尺寸也成为推动上游面板和整机制造行业最重要的动力,而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使大尺寸电视迎来了大爆发。从产业上游看,LG、京东方、群创、华星光电分别投资了10—11代面板线,皆面向60英寸—85英寸大屏市场。从制造端看,不仅国产传统整机企业,外资企业如三星、索尼、夏普、飞利浦等以及互联网电视企业乐视、看尚、暴风、微鲸等彩电品牌也纷纷瞄准大屏。三星的QLED电视主攻55英寸以上市场,显示了其抢占大屏的决心;索尼一直都以高端大屏为主打,在75英寸的尺寸段,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创维、LG力推的OLED壁纸电视的尺寸皆是65英寸;海信则采用“ULED+激光电视”组合发力,在促销季超过85英寸的线下市场中,以61%的市场份额拔得头筹,这其中激光电视功不可没。
据了解,今年“五一”促销季期间,彩电市场大屏量跌价涨,高端彩电消费需求攀升,表明彩电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前瞻性布局已奏效。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不能只靠低价抢占市场,而要通过技术提升产品价值,向高端产品要利润。
调研结果显示,在影响电视购买决定的因素中,画质、品牌、尺寸分列前3位,占比分别为24%、18%、17%。这表明价格不再是消费者考虑购买的首要因素,他们更热衷于品质。在消费需求全面升级和新显示技术对画质大幅提升的双重作用下,2017年彩电的屏幕尺寸扩大趋势更加明显。继去年55英寸电视成为渠道主销产品后,今年65英寸、75英寸乃至更大尺寸的电视增长潜力巨大,或将成为2017年彩电行业较热门的尺寸产品。
陆刃波分析表示,大尺寸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彩电产品结构已向中高端化转型。2017年将会继续延续大屏量增的趋势,企业营销的核心也将聚焦在清理中小尺寸库存,依靠大尺寸的中高端产品将带动整体销量获取利润。
(贾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