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 杨德胜
整理:本报记者 高瑞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民脱贫致富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打造“网上供销社”,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关键举措,致力打造集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电商创业、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物流快递配送、示范农民合作社及产业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真正走入农民中间,帮助小农发展生产。
2015年5月,长阳县社与湖北老巴王农业发展公司联合组建了长阳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同年10月,成立了长阳夷农电商公司。目前,长阳夷农电商公司已与“供销e家”、淘宝、阿里巴巴、省供销裕农电商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成功对接,初步构建起了“线上交易+实体店+快递物流+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基地+乡镇村服务站+电商示范户+N”的电商运营模式。此外,公司还与三峡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初步建成长阳农林牧渔名优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电商扶贫创业培训中心、物流快递配送中心、仓储冷藏中心、旅游文化交流中心。运营中心可同时容纳200名城乡青年入户创业,基地可同时培训100人,年培训城乡电商创业人才1200余人。
要想通过电子商务真正实现帮农脱贫、助农致富,就必须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2016年8月,由长阳夷农电商公司牵头,依托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社,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全县11个乡镇建立电商服务中心,再通过乡镇电商服务站辐射带动全县154个行政村,构建起了“乡镇—村—组—户”的电商服务体系。此外,在还没有恢复重建基层社的鸭子口、资丘、榔坪、渔峡口、麻池等乡镇、村,由县社出资建设电商服务站(中心),承接原有供销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配送农业生产资料、与示范农民合作社产业基地对接等服务功能。如今,“乡镇—村—组—户”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已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沿阵地和根基,是供销合作社植根“三农”土壤的载体,也是直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服务农民的中坚力量。长阳供销大堰三农服务中心依托电商服务中心,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实现了每日定时向外发货。同时,也让工业品下乡、农资配送到田得以实现,进一步提升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实力。
为了与农民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长阳供销合作社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作为前沿阵地,县社与村委会联合,选择有产业基础的示范户(或贫困户)建立电商平台,使示范户生产的产品可直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比如,大堰乡作为全县电商扶贫示范乡,在15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寨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建立电商扶贫示范户,引导每个扶贫示范户发展1—2个主打产业。2016年,在部分贫困村,根据村域优势及农副产品的特征,电商公司有计划地组织规模种植、加工。如资丘镇竹园坪村组织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将自家过剩的土豆加工成土豆片和土豆果,电商产业园负责保护价收购。晓马溪村贫困户官业国在供销合作社电商公司引导扶持下发展紫薯产业,通过电商、微商平台销售产品4吨,实现收入2.5万元;居溪村贫困户覃俊平在茶叶合作社引导下发展茶产业,通过电商、微商实现产销对接,销售产品1200余斤,创收3万余元……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为了进一步助农增收,县社根据电商平台所售产品的特点,针对县域内农副土特产品规模小、品种杂、品牌弱、产地分散等“短板”,着力在提高品质、商标注册、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包装上下工夫,引领当地农特产品向名、优、精、强的方向发展。
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县社做出规划,要求每家电商龙头企业必须联合3—5家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及产业基地,通过基地做出产品标准示范,确保产业基地生产的产品能够直接进入电商平台销售。长阳县社下属基层社磨市供销合作社创建的柑橘合作社是全国示范合作社,带动全镇8个村3200余户农民发展柑橘,产业基地达到1.1万余亩。为了打造柑橘品牌,县社建设了农民培训基地,每年聘请专家教授帮助合作社培训农民1650人次,印发柑橘技术资料4500余份。县社还常年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巡诊,防治病虫害。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柑橘亩产量由过去3000余斤提升到6000斤以上。同时,县社还帮助合作社引进春柑、夏柑、红橙、伦晚等春夏柑橘系列产品,淘汰价格低廉没有市场竞争力的柑橘品种,提高柑橘产业的经济效益。2016年,柑橘合作社通过电商、微商销售平台销售柑橘4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此外,长阳夷农电子商务公司还根据清江库区鱼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清江鱼养殖基地2000亩,由公司直接投资,就地养殖、加工、包装、注册商标。如今,“老巴王”牌清江鱼系列食品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同时,公司还与农民合作发展优势产业。在茶叶生产上,农民以土地入股,示范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电商企业与合作社制定产品规格标准,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建立产销对接。如长阳农茗园茶叶合作社,以农民托管土地方式带动3个行政村1200余户农民发展茶叶基地6000余亩。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每年可为农民创收3000余万元。
截至目前,电商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已成功打造了清江柑橘系列、清江鱼产品系列、清江茶叶产品系列及清江猕猴桃、鲜土豆、土豆果等产品,全县电商从业人员线上线下交易额达4亿元。
从实践中可以看到,借助电子商务手段不仅可以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实力,还能帮助农民发展产业,走上致富路。为了让户户依托电商、人人知晓电商,长阳供销合作社以夷农电商公司为基地,在全县开展电子商务运用技能培训、电商创业培训及电商扶贫培训。培训以“讲、学、操、辅、考”相结合,通过专家教授讲解电商平台的专业属性、淘宝店会员注册、账号设置、个人店铺和企业店铺的创建、店铺装修、产品上传、关键词设置以及图片工具的使用,让农民能够从宏观上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向,从微观上了解如何建立网店、如何经营网店。培训以行政自然村为单位,优秀的电商从业人员可直接进入电子培训中心进行提升培训,使其成为农村电商带头人。经过培训,目前已有850余人开设了自己的网店,带动城乡2200余人实现了电商创业。此外,县社还将自建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科技孵化器对全县54个贫困村开放,为贫困村的农副产品免费提供经营销售场所;对贫困村人员进驻孵化器创业降低收费标准,提供免费证照办理服务,为贫困村在家待业人员优先提供就业岗位。
近几年来,长阳磨市、大堰、贺家坪、高家堰、都镇湾等基层社改造都借力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让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了基层社服务农业农民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原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