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生产与物流联动发展之需


    生产制造业和物流业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的关系,任何一方的发展滞后,必将给另一方带来发展瓶颈。近日,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指出,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是简单的相互联系,而是一种发展模式,其中,技术、业态、模式创新,是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支撑。

    我国制造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两年以来,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局面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同。但在“互联网+”背景下,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面临多重变革的挑战压力,生产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还未形成良好、较高层次的联动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王青指出,我国靠数量扩张驱动经济增长的时期基本结束,商品消费整体上从总量性扩张阶段过渡到结构性增长阶段。因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不在优化供给本身,而在于构建适应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制度环境。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承上启下之年,但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物流瓶颈问题仍然亟待寻找更好的突破口。王青指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突破口,但是把理念变为行动和成效,关键是形成一整套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有新思路、新途径、新制度支撑,其中,市场、技术和改革成为主要动力。

    实际上,引导生产制造业推进和实现核心业务的物流、商务、信息系统等供应链管理格局,始终是我国流通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互联网+”最先在批发零售领域上“破土”,对制造业的影响日益显现,由于供应链、价值链的提升以及产品附加值的提高,生产制造业从成本敏感转向时间敏感。

    据介绍,当前,我国“互联网+”已进入新阶段,呈现出新特征:一是内容上,从标准化程度高的商品向复杂商品再向服务拓展;二是方式上,从单纯线上创新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转变;三是环节上,从批零环节创新入手向全链条互动创新转变;四是驱动力上,从技术驱动向多种要素驱动创新转换;五是主体上,从大型企业创新到小微初创企业共同创新;六是范围上,从东部和城市向中西部和农村以及更大范围创新。专家表示,推动生产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提高生产制造业研发比重,二是提高低端制造业品位,三是商贸、物流、信息、金融带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解 剑 蕴 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