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收获冬小麦3.17亿亩
本报讯 截至6月18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17亿亩,进度过九成半,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比去年同期提早1天。机收比例达9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机械化小麦收获、秸秆处理、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等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广泛推行。
信息“三夏”带来作业效率提高,是今年夏收的突出亮点。各地机手通过全国农机直通车信息平台发布作业服务意向1.3亿亩。“三夏”期间,全国各地共有62万台联合收割机奋战在麦收一线,共有14天日机收面积过千万亩。
(新文)
安徽:2020年全省农业规模经营将达50%
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农委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目标及任务,并提出到2020年,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基本确立,全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50%。
《规划》提出,要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到2020年,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平台全面建立。家庭农场数量达到10万家,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8万个。培育1000个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00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000家。社会化的农业经营服务基本覆盖农业生产主要环节,各类专业化、社会化示范服务组织达到2000个,建设1000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
《规划》强调,要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保值增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村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皖文)
青海:携手成都深化现代农业区域合作
本报讯 6月22日,青海省农牧厅与四川成都市农委就进一步深化现代农业区域合作在西宁进行座谈,对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建、组织干部挂职锻练、科技交流与合作以及推进企业合作项目落实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2016年11月,青海省农牧厅与成都市农委共同签署了《深化现代农业区域合作备忘录》,从产业对接、贸易衔接、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半年多来,两地已在冬春蔬菜产销合作、成都设立青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举办青海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经营培训班等方面实现了突破。由青海西宁市投资建设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与四川彭州市蔬菜产销协会承担的蔬菜生产、购销事项,已全面完成了2万吨的蔬菜调运;青海特色农产品展销体验店选址确定,并落实了合作企业,目前正在推进实施;两地涉农企业先后共签约合作项目7个,正在实施中。
据介绍,青、成深化现代农业区域合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两地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而且对今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郜晋亮)
广东:出台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本报讯 近日,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这是继《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全国第一部水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法规。《条例》共七个章节,分别从水产品产地、水产品生产、水产品经营、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条例》突出社会共同治理,明确了行业协会和渔民合作社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水产品生产经营者成立或者加入水产品行业协会、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了行业协会、合作组织的引导帮助行为。
《条例》提出,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公开,建立省内部门联动应急机制和跨省联合监管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相互通报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协调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对处置工作。
《条例》还首次提出跨省联动机制,要求省级渔业主管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依法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执法合作。
针对目前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数目庞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可控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部门实行分段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条例》分别从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对执法主体做出了明确要求,有助于执法更精准。
(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