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是宿迁市“三进三帮”第十三个集中活动日。当天,江苏泗阳农商银行的党员干部在董事长朱彩涛的带领下,来到里仁乡徐营村,重点开展涉军家庭和农村居民的走访活动。访民生、听乡愁、解民忧、赞家风,朱彩涛一行挨家挨户地走访涉军家庭、农户庭院、养殖场地,给农户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脱贫出头日 党恩记心间
“要不是农商银行帮扶俺家,真的就过不下去了。只要每次来,从没空手过。这不,董事长又带来了肥料,我的田里需要的肥料就又不用愁了!”唐大松的家属唐生花激动地说。
唐大松家是朱彩涛董事长的扶贫挂钩户,几年前,唐生花患乳腺癌使家庭贫困。两个孩子分别读高中和小学。家中仅靠唐大松一人在县城打工挣钱,月收入仅2000多元。
朱彩涛帮助唐大松家制定了脱贫计划:为介绍唐生花做些来料加工的针线活,挣一些零用钱;鼓励唐大松回家做些养殖,农商银行为他提供扶贫贷款;等大孩子考上大学,再帮助他解决学杂费问题。唐大松不住地点头称是,连忙说道:“感谢党的关怀,一定按董事长制定的计划走下去,让孩子记住这份的恩情”。
乡贤丹心意志坚 家风厚重传美名
“如今党的政策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没有什么需要诉求的,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习总书记!”陈奎华真诚地说。陈奎华已经70多岁,老实厚道,60年代从军,退伍后曾任村干部,现在3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儿子还在宜兴为老两口买了房子,他们不肯去住。陈奎华说,自己是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身体也很好,为村里发挥些余热,是应该的。朱彩涛高度赞扬了陈奎华老人的义举,并称赞他为全村群众树立了好榜样。
在陈守军家,朱彩涛一行人颇为感动。78岁的陈守军老人要买菜、做饭,还要照应99岁的母亲和患痴呆症的老伴,从未有怨言。陈守军的3个孩子及孙儿都在县城工作,孩子们都很孝顺,但老人家不愿意到城里生活。
据陈守军介绍,他9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下,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现在3位老人仅退休金、养老金就达6000多元,他们相互关心、照应,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好家风也带来好风尚,每逢周末,儿孙们都会回来看望,3位老人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朱彩涛一行深有感触,对老人家深情地说:“您老从战火中走过,还这么乐观,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和继承,等您百岁时,我来给您祝寿,我们一定将您的好家风带回去、传下去,让您的好家风也成为泗阳农商银行的好行风!”
站在未来看现在 放眼发展划时代
戴天和唐维胜都是养殖户,戴天饲养30头母猪和100多头仔猪,年产仔猪苗和成猪700多头;唐维胜饲养1万多只蛋鸡,日产鸡蛋500余斤,两家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苦于原先家庭经济薄弱,历史上都曾有过不良记录,虽都已处理还清曾经的“贷款”,但无法获得信贷支持,生产发展受到了束缚。
朱彩涛了解情况后,明确地告诉他们:“历史上的原因,我们将打通症结,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只要不是恶意造成不良,就要放眼发展划时代,不能将你们拒之门外。不但要支持,还必须大力支持能人致富、带动大家致富。”戴天与唐维胜听了十分高兴地表示,他们将珍惜信用,不辜负农商银行的厚望,不仅自己要发展壮大,还要带动全村农户走上致富路。
疏症结建通道 情怀尊严为民造
虽然一天的走访活动结束了,但落实人民的诉求、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并没有结束。朱彩涛董事长牢记着对人民群众的答复,立即组织全体走访人员继续研究、总结。他深情地对大家说:“每次走访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不能让人民失望,深耕本土市场,拓展域外市场,如何耕?怎么拓?方式方法是否对路?是否带着情怀去服务?要打通与群众之间的通道,做精业务,我们任重道远……”
借助“三进三帮”活动成果,泗阳农商银行提升了全行数据归集,集聚农户信息洼地,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金融服务,真正把泗阳农商银行打造成“有尊严、受尊敬,高价值、有情怀”的银行。
依托深耕本土市场的核心布局,泗阳农商银行拓展域外市场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提升、科技化引领、数据化处理、感情化升华、优质化服务的“新蓝海”战略已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