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金融雨露润“橘都”
江西南丰农商银行支持当地特色产业纪实
本报记者 胡宏开 通讯员 王 寰 吴丁丁

上图为南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当地蜜橘种植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贷需求。 右图为南丰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对甲鱼养殖户做贷后检查,了解客户信贷资金使用情况。

    地处江西东南的南丰县被誉为“世界橘都”。初夏时节,无边无际的橘海、形态万千的丹霞风貌组成了一幅诗意山水画。

    这一美丽图景离不开金融“绘笔”。

    江西南丰农商银行围绕当地特色产业,持续将信贷资源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新增贷款重点投向当地特色产业。

    截至2017年5月末,该行发放了占全县38%的农户贷款、37%的涉农贷款,支持蜜橘产业贷款12亿元、甲鱼产业贷款1.2亿元。

    橘农的“好伙伴”

    家住市山镇贯巢村的邱冬明是果顺果品合作社的理事长,从事蜜橘生产和水果经纪人有20多年。他告诉记者:“一路走来,正是农商行的信贷支持,才有了今天的事业。”

    南丰蜜橘种植面积近70万亩,从事蜜橘种植和水果生意的种植户3万多户。很多橘农像邱冬明一样,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走上了富裕路。

    南丰农商银行董事长徐晓华告诉记者:“农商银行就是要深耕本土市场,深挖客户需求,信贷投放的主体是从事‘三农’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必须把这些基础客户牢牢抓在手中,切实做到‘立足县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

    南丰农商银行围绕蜜橘产业,坚持为其上下游单位及个人提供可控的信贷支持,由过去的单独支持橘农种植转为支持蜜橘产业链。南丰蜜橘农民合作社既是种植蜜橘的主体,也是蜜橘销售大军的骨干,承担着种植和销售的双重角色。目前,南丰已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产”“协会+经纪人+市场”等联合经营模式。

    针对蜜橘农民合作社,该行以“财政惠农信贷通”为抓手,满足蜜橘种植、销售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记者了解到,“财政惠农信贷通”是江西省政府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一项创新产品,省、设区市、县(市、区)3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财政风险补偿资金,存入农信社。农信社按不低于财政风险补偿金8倍的额度放大,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3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1年期及以内无抵押、无担保贷款。

    在实施中,该行以江西省联社开展深度“四扫”营销活动(扫园、扫村、扫街、扫户)为契机,积极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和特色信贷产品,对辖域范围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展开调查摸底,并积极主动对接橘农。

    同时,该行提高此类贷款办贷效率,开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优化审批流程、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实现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2个工作日内签订贷款合同并发放贷款,确保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在5个工作日内拿到贷款资金。

    截至目前,该行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6741万元,余额5768万元,较年初上升1079万元,市场份额55%。

    龟鳖养殖户的“及时雨”

    南丰具有养殖龟鳖的悠久历史,全县龟鳖养殖面积达19000亩,南丰县也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龟鳖之乡”称号。

    家住太和镇的赵辉是一个80后小伙子,“子承父业”的他接过父亲龟鳖养殖的接力棒,如今年收入达300万元。

    赵辉告诉记者:“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龟鳖的产蛋,但龟鳖产蛋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求量大。每到我急需用钱的关键时刻,农商银行总能帮我‘救急’,真的很感谢农商银行!”

    南丰农商银行副行长蒋振根向记者介绍,针对龟鳖养殖户对流动资金需求旺盛的特点,该行为龟鳖养殖户“量身定制”信贷产品,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特色贷款品种。

    为扩大龟鳖养殖户授信面,南丰农商银行重信用、轻抵押,重点把握借款客户的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和贷款需求的真实性,注重分析客户的人品、项目、实力等,把客户的还款意愿、第一还款来源作为决定贷款是否发放的首要条件,抵押物仅作为贷款发放的补充条件。

    随着龟鳖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户对信贷额度的需求也逐年增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南丰农商银行把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升到30万元,期限由3年延长至5年,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今年以来,该行在贷款利率上进行了三次微调,通过下调贷款利率,给龟鳖养殖户“减负”。

    此外,该行还通过“两银”、ATM、POS、E百福等自助方式发放贷款,在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为客户节约了资金成本。

    截至目前,该行发放龟鳖养殖贷款1015万元,较上年末增加龟鳖养殖户20户,增加金额38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