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日,《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全新语音栏目——《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
第一期栏目中,主播为大家朗读了天山脚下哈萨克族“最美乡村信贷员”——努木尔别克·努尔开的故事。努木尔别克·努尔开是信贷员的骄傲,是新疆农信的骄傲,也是全国农信人的骄傲。
让我们随着《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的声音,通过身边一个个细微、真实的故事,去了解、去学习,去成为用真心、用真情为“三农”服务的优秀信合人!
《好一把“铁算盘”》:“你到信用社工作,第一,要记住:热心、认真地服务好农牧民;第二,一定要有原则,当好‘铁算盘’”!这是努木尔别克的父亲在他前往富蕴县联社库尔特乡信用社报到前一天对他说的话,让努木尔别克铭记至今,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我想说:铁打的硬朗气、算盘打的精明气,是信合人必备的两件法宝。
《干信贷,要有“独家秘笈”》:“好好干,别出错!”来自黑龙江的最美乡村信贷员张敬国的父亲在儿子18岁时,传授给他干好信贷工作的“独家秘笈”。有了它,张敬国36年的信贷工作干得顺风顺水。
我想说:这个“独家秘笈”确实简单、实用!
《一个“桂圆”身边的一件“小事儿”》:这是发生在山东巨野农商银行蔡杰田身上的故事,小事儿不“小”,小事儿体现了信合人的大情怀。“姑娘啊,谢谢你,不然的话,我这老太婆又被骗走2万块钱!”
我想说: 一个“桂圆”虽小,却展现了信合人的大情怀。
《谁都不能上“黑名单”》:来自山东昌邑农商银行的“最美乡村信贷员”韩海鹏说:“当个信贷员很拉风?真的干了这行,才明白什么是‘责任’。”韩海鹏从办公室抽屉里拿出一沓厚厚的贷款清单,“谁都不能上‘黑名单’!这就是我的责任!”
我想说: 谁都不能上“黑名单”,跟“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坚决,一样有分量。
《一个乡村信贷员的“成就感”》:福建龙岩农商银行的信贷员张岩,从21岁那年开始用脚步丈量龙岩市江山乡16个村子的每一寸土地——有13个村子都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头上。辛勤耕耘二十载,他培养了江山乡农户的信用意识,带领他们走上致富之路。“我的名字就是山上的石头!”张岩在大山上找到了归属感与成就感。
我想说: 有了工作,才有了成就的平台;有了关怀,才有了成就的舞台。只要真心付出、甘心付出,一定会桃李遍地、硕果满园。
《干信贷,别嫌麻烦》:石永清是人们口中的“老石”,是内蒙古乌拉特农商银行先锋支行客户经理,在信贷岗位上干了28年。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石永清做事永远清清楚楚,做人总是清清白白,在先锋支行干出了先进的事迹,树立了先锋的标杆。
我想说: 做一件事能够清清楚楚、清清白白不难,难的是做事每一件都清清楚楚,做人每时每刻都清清白白。
《张晓伟的“离乡路”》:贵州安顺的“最美乡村信贷员”张晓伟,在贵州省农信社首创的外出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中走了6年的“离乡路”。6年里,经张晓伟推荐发放的外出创业贷款、返乡创业贷款784笔、金额达3920万元。“只要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还需要我一天,我就在一天。” 张晓伟说。
我想说: 离乡不离情,离乡不忘本,离乡为老乡。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组织利益、时刻以大局为重是农信人的伟大情操。不忘初心、坚持前行,农信人,有你真好!
《大山深处的“刚与柔”》: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农村信用联社何立梅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何会计”。大家都说:“咱这村里最辛苦的就是‘何会计’!”“骑个破自行车,戴个大草帽,黑红黑红的脸上汗珠子直往下淌,和俺们这山沟子里的妇女没啥两样!”唯独不一样的,是她尽职尽责对待工作、对待“三农”的那份情,是她视农信社客户为亲人的那份爱。
我想说: 一个女子的刚强,一个女子的柔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多少农信女同胞的代表和缩影。
《干了信贷,生活变成了彩色的》:“这个人,真拿他没法儿!”是信用社老前辈对山东信贷员周广志的“抱怨”。对每一个贷款户,周广志都尽心尽力。他常说:“我干信贷前,人生是黑白色的,自打干信贷后,生活就是彩色的,看着乡亲们富了,我也跟着高兴!”
我想说: 多彩的世界因你而更加精彩!
《一个外勤主任的信合人生》:“信合允许我干一天,我就要站好一班岗。”“我的愿望就是退休之前,把单位的不良贷款都清收回来。”这是吉林信贷员徐元章的“信合语录”。
我想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勤快的农信人有事做。
……
《朗读者·我为农信人朗读》栏目已刊播10期,每期6分钟左右,朴实的文字里,每一句都是对农信人精神的细细描述,每一句都在诠释怎样做才是合格的、优秀的农信人。
农信人,就是这般朴实,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他们用一双辛勤奔波的双脚、一双朴实无华的双手、一颗甘于服务的热心,书写着灿烂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