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之相伴的是,快递垃圾数量剧增。
在各地的垃圾中转站,用于寄送快递的包装盒随处可见,在垃圾中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些混杂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之中的纸盒或纸箱,大多已是污迹斑斑,很难回收利用。
国家邮政局2016年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中,也指出了快递垃圾的泛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快递运单约207亿枚、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82.68亿个、封套约31.05亿个、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内部缓冲物约29.77亿个。
按照平均每单快件使用1米长胶带计算,2015年全国快递业所使用的胶带总长度为169.85亿米,可以绕地球赤道425圈。与此同时,2016年我国产生逾300亿个快递包裹,据国家邮政局预测,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快递行业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达2000万到3000万吨。
调研中发现,网购等因素导致快递垃圾急剧增长,进而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新污染源。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指出,2016年,我国快递量为313.5亿件,较2015年206亿件增长逾五成,且已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五成。
在湖北、北京、天津等地,多名快递企业的快递员称,快递包装包括多种材料,除了纸箱、塑料袋之外,还有大量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于固定的胶带以及快递单据等。特别是为了避免商品因运输过程损坏造成争议和退货麻烦,大量商家“宁多勿少”, “里三层、外三层”增加防护,导致包装材料增长。而这些塑料泡沫、胶带等包装,多难以降解。
另外一个现象是,一次性使用导致“回收难”。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网购的商品增多,快递的包装使用后多是直接丢弃。目前并没有针对快递包装的回收体系,国内的大型连锁快递公司大多尚未开展相关业务,“回收难”问题长期存在,循环利用不易实现。
急剧增长的快递包装,不仅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带来了严重的环保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快递垃圾,已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受访专家及业内人士建议,应多措并举加强综合治理。
首先,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快递包装材料,倡导可回收包装。有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快递包装相关环保标准。2011年,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规定快件包装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封装用品,但其中没有具体标准,也没有回收指引等措施。专家说,“下一步,应当明确规定禁止使用非环境友好材料用于快递包装,从源头减少有害包装材料的使用量。”
其次,遏制快递“过度包装”,细化相关规定要求、增强执行力。多位受访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了《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如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此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规定,限制内容很具体,这些做法,可以借鉴。
再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参与快递垃圾回收。专家指出,快递垃圾如果造成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会非常高,与其把经费用于事后治理,不如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环保包装材料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鼓励快递企业更多地应用可回收材料,并探索快递装配、运送、回收、再利用一体化机制。同时,对于消费者,也要加强宣传教育,并鼓励电商采取快递包装换积分、换优惠等形式,提升快递包装的回收利用率。
(靖 灿 珊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