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不仅体现为量的快速扩张,而且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次新的阶段转换。发展阶段变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变了,这是当前正确把握农村电商趋势的关键之点。
农村电商发展迈入新阶段
2015年,农村网购增长了96%,农产品网销增长了70%多,农村电商点到去年年底达到25万个。农村市场覆盖的新进展说明,农村电商正在快速从“早盘布局”进到“中盘绞杀”。多个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市场开展竞争的新局面,在一些地区已成事实,并且还将在更大的范围展开。
在市场方面,尤其2015年以来,介入农村电商市场的主体明显增加,让农村电商的样式更加丰富。作为广域平台的阿里、京东、苏宁等,纷纷发力农村电商;赶街、乐村淘、淘实惠等这些专门聚焦于农村做电商的专域平台,也早已突破了一市一省的局部市场,面向全国农村布局;转型的商家,尤其是供销合作社、邮政、原来“新网工程”“万村千乡”的营办主体,基于过去在线下深耕多年的条件,开始从线下往线上进军;云农场、农医生等这些来自于不同品牌商家的电商平台,也在村、镇、县布点。
农村电商的这一新进展,给各地政府、农村消费者、创业者、投资者、服务商和网商等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农村电商市场的利益博弈,已经越来越明显。农村电商的多途径、多元竞争是其新进展带来的新局面。
农村电商已经从早年的“信息服务阶段”进入到现在新的“服务体系阶段”。其标志是电商村、乡、县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其动力机制上,除了多元主体共同发力外,更表现为两类农村电商开始合流。
尽管培育电商主体仍是主要任务之一,但其核心业务已不仅仅停留于线上交易,而是开始瞄准农村电商乃至农村流通体系中的物流配送,冷链、追溯、营销等服务环节的深层痛点,即围绕农村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发力,从前端的交易沿着产业链向更深处延展。
构建强有力的落地服务体系
在农村电商发展的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就是建立落在本地、线上线下结合、上行下行贯通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
第一,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是实现国家农村电商发展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去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农村电商三个重点任务:积极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第一个说的就是服务体系。要实现其他两个目标,即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在应用上取得明显成效,其实也需要服务体系作保障。
第二,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是电商进村入户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必要条件。电商进农村最难在进村入户后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造福“三农”。为避免过去多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事与愿违、能力闲置的现象,一个上述落地的服务体系就成为刚需。
第三,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是农村“互联网+流通”的重点所在。发展农村电商,不是仅增加一个新的增量,还要以电商助力存量业态,包括农村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第四,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是支撑农产品上行的保障。对农产品上行,“互联网+”“电商+”,就是加上了一个放大效应。这是个双刃剑,把握不好,就可能伤了自己,这也说明落地的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五,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还是优化电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县域电商环境好不好,最重要的看点在于是不是有一个落地的、强有力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