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贷款,真是太方便了! ”福建省长汀县铁长乡芦地村村民刘林生逢人便说。
刘林生家里有5口人,父母年迈多病,儿子念幼儿园。为便于打工谋生,他长期租住在离家10多公里的长汀县大同镇东关村,仅靠打水电零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2016年被列为国标贫困户。
近日,刘林生收到福建省长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铁长信用社“驻村银行”的业务宣传单。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家附近的铁长信用社“驻村银行”,咨询小额扶贫贷款业务。客户经理丘燕勇热情接待了他,并向他介绍了长汀联社金融精准扶贫的优惠政策和申办流程。仅半个多小时,刘林生就办好了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的全部手续,并享受基准利率的优惠政策。刘林生感慨地说:“‘驻村银行’太好了,原本打算请假半天到铁长信用社看看,现在半小时就办好了,而且利率优惠,还省了往返铁长乡的车费钱,真的很感谢信用社。”
据铁长信用社主任张裕华介绍,铁长乡地处偏远山区,在册户籍人口仅6700余人,2000余户。因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全乡50%~60%的村民选择外出经商或务工,平时只有老人在家生活,常住人口仅1500余人,约500户。铁长乡村民主要迁至离城较近的长汀县大同镇东埔村、翠丰村、李岭村、计生村等城乡结合部居住。其中,以东埔村较为集中,约有200余户。
为切实解决外出农民的金融服务问题,铁长信用社首个试点外出设立“驻村银行”。在铁长乡村民较为集中的大同镇东埔村, “驻村银行”的设立把信用社柜台搬进了村,让外出农民在居住地也能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不出村、零距离。
“铁长信用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农信社只有回归本源,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立足农村,深耕细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难题,巩固农村阵地,夯实发展根基。”长汀联社相关领导说。
“走出去、沉下来、服务好”是农信社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今年以来,长汀联社以设立“驻村银行”为抓手,大力实施普惠金融“3个100”工程:在全县范围内,设立普惠金融“驻村银行”100个,选聘普惠金融信息员(村民行长)100名以及普惠金融监督员(村民监督长)100名。同时,通过“3个100”工程的实施,创建普惠金融“3大平台”,即100个“驻村银行”,创建普惠金融便民金融服务平台;100个“村民行长”,创建普惠金融信息互通交流平台;100个“村民监督长”,创建普惠金融社会监督平台,让广大农户在农信社的普惠金融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便利感。
据了解,长汀联社还将在“驻村银行”的基础上,不断延伸金融服务链条,大力实施“家”银行整村推进工程,有效推进县(县联社)、乡(乡镇信用社)、村(驻村银行)、家(‘家’银行)四级联动,做到“有家就有服务,服务就到你家”,真正把农信社打造成“服务到家”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