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0年制茶专家的“春茶独白”
我叫蔡邦红,三十年前在大山里认识了茶,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1987年,我从铁路部门辞职,来到了都匀的大山里,从种植茶树,到茶叶生产加工,我被这一片神奇的树叶深深地吸引着。1989年,我创办了贵州都云毛尖茶叶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都匀毛尖茶。
从市场拓展到“红敏茶园”品牌建立,茶伴随着我一路成长,我的企业成为黔南州州级龙头企业,生产的“红敏”牌都匀毛尖茶被评为“贵州省名牌产品”,公司连续二十六年获得贵州省工商局“守合同重信用”的殊荣,这是政府及人民群众对“红敏茶园”的肯定,三十年来我始终在生产第一线,既是企业家,又是制茶专家。
常言说:酒是水的魂魄,茶是山的精神,酒和茶都离不开好山好水。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地无三尺平”开门就见山,山势连绵起伏,林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到90%。这里低纬度寡日照,“天无三日晴”,气候温和,空气温暖湿润,无污染。
伴随着泥土花草树木散发的芬芳,大山天然的屏障,酿造着优良的小分子气候环境,滋养着丰富的茶树资源,孕育出天赋独有的都匀毛尖茶。
我的茶园坐落于都匀风景名胜区的斗篷山脉,山涧溪水潺潺,茶山里生长着原生态的花草树木,有野生杨梅、猕猴桃、板栗、苦李树,随处可见金银花、杜鹃花、鱼腥草、柴胡、酸咪咪(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草药),茶树的种植是一凼一凼的,不连成片,其间套种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青钱柳,有桂花,有腊梅花。
我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的模样,形成了“茶在林中,林在茶中”的生态茶园。茶园管理上,我是宁要茶中草,不要农药宝,做到“三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化肥不用。我亲力亲为,带领工人割草、修剪、施肥,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逐渐成形的生态茶园,便觉得值得。
惊蛰过后,茶树从冬眠中醒来,年复一年的清明、谷雨期间是茶山最美的时节,也是人气最旺的时刻。都匀毛尖茶以春茶的品质最优,一斤茶要五万五千个芽头,经过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鲜嫩,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有“早采三天是个宝,晚采三天是个草”之说。
今年的3月天气不理想,茶树嫩芽包裹在过冬的鱼叶里迟迟不肯出芽。3月21日,春分的第二天,难得的好天气,我宣布开园采茶。采茶的人们早已铆足了劲,奔向茶山。
他们有的三五个约好一起,有的带着小孩,还有的是夫妻俩,带上工具,背着干粮,边走边寻觅着,哪一片发的芽头壮,哪一片好采摘,一边唱着山歌,一边双手在茶树枝头舞动,寻觅着翠绿细嫩茶芽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