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4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园覆盖荒山 电商服务进村
坛畈村143人全面脱贫

讲述者:杨凤彬(总社派驻安徽省潜山县坛畈村第一书记)

    编者按:

    近年来,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中央和各级党政部门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立足贫困县实际,创新帮扶方式,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出实招、想办法,通过与贫困县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县、贫困村实现脱贫。特别是一批批扶贫干部来到农村、来到基层一线,将满腔的热忱化为行动,因地制宜出谋划策,为农民增收致富开出良方。近日,本报通过联系各地驻村第一书记及各企业扶贫项目负责人,了解到很多帮扶村发生的新变化。这些变化来自党的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来自基层干部的真抓实干,也体现出供销合作社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从本期起我们将推出“咱村里的新变化——扶贫一线传真”系列报道,也欢迎身处帮扶一线的干部和广大读者将发生在你们身边的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做法和先进事迹提供给编辑部,共同讲好供销人的扶贫故事。

    到坛畈村不易。从潜山县城向北,山路蜿蜒盘旋,68公里的路程,车程大概两个小时。

    居坛畈村不易。“一山一水七分田”,因为受大山阻隔,村民人均耕地稀少,三年前坛畈村的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

    三年后,走进坛畈山村,一片片翠绿茶园覆盖了原来的黄土荒山,一排排洁白房屋取代了原来的破砖土墙。三年以来,坛畈村实现了143人的全面脱贫,脱贫攻坚的步伐蹄疾而步稳。

    “我们赶上了好的政策,现在自己有动力去努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村民宋远高正在收拾着屋子。几年前,他的女儿失踪,女婿也脱离了这个家庭,妻子孱弱多病,家里几乎断绝了收入来源,还要承担孙子上学的费用,原本殷实的家庭一下子变得风雨飘摇。

    “前两年,日子特别苦,全靠亲戚邻居帮助和政府救济,但是还是吃完上顿愁下顿,最主要的是孙子的学费也没着落。”宋远高说,好几次感觉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但是镇政府和村里的干部多次到家里来帮忙,不仅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还为孙子申请了“雨露计划”教育补助,他才能一直坚持下来。

    干部精准帮,自己加油干。

    去年,坛畈村积极与县供销合作社协调沟通,成立了由县供销合作社参股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准备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运作模式,带动水口、友谊、东榜、同心、红花五个村民组的50户贫困户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合作社经营。一期准备流转土地500亩,建设高品质茶园,目前村“两委”正在做土地测量和村民土地流转工作。预计茶园投产后,贫困户每年就能增收1000多元。

    在坛畈村高店组刘同花一家原本是贫困户中的特困户,全家年收入不到1万元,女儿身患疾病,医疗支出费用巨大,外孙子的学费都是向亲戚借的。

    通过对口帮扶单位团县委扶贫干部的牵线,刘同花一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对接帮扶。如今,孩子上学的各项费用都有着落,刘同花高兴地说:“现在政策好,孩子上学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村里的干部好,给我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让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家具、电器、生活用品一样不少。”

    此外,坛畈村还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去年年底,村里建成了“供销e家”电子商务村级综合服务站,以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为依托,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引导村里多个贫困户通过开网店,销售本地毛香粑、豆皮等农副产品,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贫困户储亚云,通过在淘宝上开店销售食品毛香粑,年销售额达到3.5万多元,摆脱了原来的贫困面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