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上市银行对于高管薪酬都会进行相关披露,但高管薪酬的很大一部分隐性收入无法在年报中显现,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应该强化信息披露,健全高管薪酬监督管理制度。
据统计,在已发布年报的15家A股上市银行中,惯以高薪著称的平安银行依旧领跑行长阵营,行长胡跃飞以税前薪酬520.81万元居第一位。但报酬总额依旧达不到2015年平安银行前行长邵平(其税前薪酬为710.45万)的量级。
紧随其后的当属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和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两人的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474.6万元、430.02万元。
除此之外,税前薪酬达百万级别的行长还有领213.83万元的中信银行行长孙德顺。
而银行次新股农商银行之中,无锡银行和常熟银行榜上有名,其行长邵辉、庄广强分别领143.34万元、119.49万元。在A股市场上赚足话题的江阴银行,其行长任素慧则以税前薪资99.03万元位列农商银行前三甲。
而五大国有银行高管的薪酬则相形见绌。在《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影响下,五大国有银行高管的薪酬首先受到冲击。根据年报披露的信息,有4位行长的税前薪资大致在65万元上下浮动。而五大行最年轻的行长谷澍的税前薪酬则为55.47万元,远低于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除此之外,还可以发现,2016年五大国有银行在营收方面,除了中行较2015年同比增加之外,其他四大行的营收均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各大行的净利润增速也都维持在低位。
“从规模和体量来说,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增长会更困难,五大行国有股份更多,承担社会责任更多,受国家降息、减免收费的影响会更大,股份行相对市场化,受到影响会小一些。”董希淼表示,“五大行机构网点多人员多,发展压力更大,面对新的形势,转型也会更慢一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上市银行对于高管薪酬都会进行相关披露,但据《证券日报》报道,上市城商行、股份行中,高管薪酬的很大一部分隐性收入无法在年报中显现,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投资人很难判断高管薪酬是否合理、是否有损股东权益。从去年的年报中得出的银行行长薪资也并不能完全反应真实收入情况。
有研报认为,应该强化信息披露,健全高管薪酬监督管理制度,高管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往往加大在职消费,而当年年报披露信息并不能完全代表高管的薪资福利,造成年报数据披露的假象。因此建议强制要求披露高管薪酬结构表,并建立健全且具有强制执行力、独立性的城商行薪酬管理委员会,对当期银行综合业绩和前期薪酬进行合理评估。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发生银行高管离职现象,原本被誉为“金饭碗”的银行行业人员流动率正逐步加快。离开银行行业后,这些银行行业人员大多投身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今年2月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
报告中显示,对于银行业高管离职增加的情况,超过三成的银行家认为银行高管个人走出体制,将挑战更市场化领域的意愿。另外三成的银行家认为,银行盈利能力明显下降,银行高层工作压力大。剩余三成的银行家则承认薪酬福利缩水和原有发展路径受限成为出走的重要推动因素。
超过四成的银行家认为,未来的离职趋势将保持平稳,30.7%的银行家则认为会进一步加剧。银行高管离职趋势暂时难以扭转。
(转载自《蓝鲸银行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