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耕时节,玉米种植已经表现出“不同往日”。2017年,玉米行业注定又是一个“多事之秋”。
政策助力结构调整
在国家确定的玉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东北三省一区已经相继在政策层面初步表明了今年种植结构调整的态度。
黑龙江省农委明确,继去年调减近200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之后,今年玉米播种计划再调减1000万亩至8600万亩,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吉林省农委表示,2017年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总目标是“一减十增一促”。其中,“一减”是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在2016年调减332.6万亩的基础上,继续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70万亩,达到500万亩,扩大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种植面积。
辽宁省农委提出,计划今年玉米播种面积217.87万公顷(3268万亩),比上年减少8.03万公顷(120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要求,2017年内蒙古非优势区再调减籽粒玉米面积200万亩,其中压减100万亩,转种青贮玉米100万亩。
根据东北三省一区发布的种植规划,预计今年东北地区将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490万亩,同比下降6.9%,已超过农业部年初计划的1000万亩。按照2016年东北地区平均单产计算,预计2017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将下降650万吨左右。不过目前东北地区春耕尚未启动,农户实际种植计划仍有调整空间。
众多的农民和粮食加工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发展可代替玉米的作物,比如大豆、杂粮、马铃薯等,重点关注加工业、三产融合项目。
大豆成为主要可替代物
在今年的结构调整中,黑龙江省的农民更倾向于大豆种植 。
据调查,今年黑龙江省的农民种玉米的积极性不高,反而倾向于种植大豆。一方面是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成本明显大于大豆成本;另一方面玉米价格连续下跌,农户不乐意种植玉米。此外,种植大豆还有田间好管理、脱粒后不用晾晒、占用空间小、易保存、储存时间长等特点。由于地租价格大幅下调,跌幅在25%,加上政策支持种植大豆,农户理所当然乐意种植大豆。
减少玉米种植后,哈尔滨的农民除了选择种植大豆外,还倾向于水稻 。调查显示,去年秋收以来,水稻价格稳中攀升,今年农户的水稻种植热情较高,原来种植水稻的农户,基本没有改变种植结构的意向。因为玉米价格较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所以去年玉米种植效益较差,致使目前农户对玉米的种植热情较低,普遍反映要减少玉米种植规模,三成农户欲改种豆类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作物。玉米种植预期的变化也影响了相关农资的市场价格,玉米种子价格大幅下降。大豆价格平稳,加之国家对大豆产业链的政策补贴,使得农户更加看好大豆收益,部分农户表示今年有意向改种大豆。
补贴左右种植选择
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将是大概率事件。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国内大豆价格或将好于玉米价格。对于想改种大豆的农户来说,这些都是利好消息。同时,业内人士也都对今年大豆和玉米种植收益预期不高,补贴成为左右收益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农户继续种大豆还是选择玉米的关键所在。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是2017年度唯一一份针对大豆种植的新政策。该政策成为2017年大豆种植补贴调整的信号。除此之外,政府对大豆的补贴政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包括2016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金额以及获得2017年大豆轮作补贴所需要的连片面积和补贴金额,都尚未有任何文件说明。就连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也没有出台具体的落地政策。
2017年春,东北大部分地区地租降到了每亩200元以下,个别地区降幅甚至达到90%。鉴于地租下降以后种植玉米利润可期,再加上东北大豆目标价格迟迟不公布,一部分种植户则积极选择玉米种植。
不要盲目改种大豆
业内专家提醒,由于土地种植玉米时间比较长,而玉米除草剂大多含有莠去津和烟嘧磺隆成分,当年超量使用或多年累计使用,会对玉米后茬种植大豆产生药害,造成大豆减产。因此,不要盲目改种大豆。是否改种大豆要考虑以下六点:一要考虑玉米和大豆的补贴政策,结合当地的种植成本计算收益;二要检查上茬的除草剂残留情况,若有问题需尽早处理,以免发生药害;三要选择满足高蛋白要求的品种,不能跟风低价购买劣质大豆种子;四要考虑茬口的适应性,若是重茬大豆,则不建议继续种植;五要看所在区域是否为大豆主产区,大豆收购点有多少,大豆能不能及时销售出去;六要看本地区的土质和气候条件是否适合大豆种植。
(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