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形成一个健康稳定的棉花市场机制,2014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疆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探索一条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路子。今年,已经完成了三年试点计划。近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对试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委托有关机构开展了第三方独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意见。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通知》,继续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棉花目标价格由试点期间的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另外,补贴办法要调整优化,进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2017年至2019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定为18600元/吨。
三年试水,业界普遍认为,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无疑是成功的。
三年试行成效初显
2016年,国内棉花形势的总体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棉花质量转好;棉花价格上涨,棉花进口缩减;纺织工业运行平稳,棉花需求趋于改善。
在2017’CNCE棉业发展年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麻局副局长、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王建红说:“2016/2017年度,我国棉花进口量下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使得国内外棉价差逐渐收窄。”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成效也表示赞同:“国家近几年实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使得内外棉价差收窄,中国棉纺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增强,对中国的棉纺企业、棉花企业、棉农都是利好。”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实施与推进不仅顺利,业界叫好,而且完成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在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新疆自治区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共同努力下,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农产品价格处副处长王胜民指出。
王胜民归纳改革成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走在了前面。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现了价补分离,棉花市场价格已经完全由市场形成,达到了原有的政策预期,棉花布局也逐渐向新疆优质棉区集中。定价机制不仅保障了棉农的利益,而且使棉农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提高,棉花生产更注重质量、市场,更加注重适销对路。同时,带动了新疆纺织业投资大量增长,带动了就业、纺织企业效益增加,也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经过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三年实践,不仅使棉花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了保护,而且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依靠市场机制,实现了棉花资源的合理配置,棉花价格回归市场。
一年改三年 稳面积兜价格
今年,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完善目标价格形成机制。棉花目标价格水平按照近三年生产成本与合理收益确定。合理收益具体取值综合考虑棉花产业发展需要、财政承受能力和市场形势变化等因素确定。二是合理确定定价周期。棉花目标价格由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如果定价周期内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及时调整目标价格水平。三是调整优化补贴方法。对新疆享受目标价格补贴的棉花数量进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同时,确定2017年—2019年棉花目标价格为18600元/吨。
“棉花目标价格由之前的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对于棉农而言,算是吃了一颗 ‘定心丸’。” 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会庆对记者说,“政策选择在3月16日前公布,正是选择了新疆春播还未开始的契机,对于还在徘徊等待的棉农来说,政策的出台可以很好地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是去年经济作物、玉米的价格都不是很好,棉农是否继续选择种棉花、种植多少,政策的及时出台将成为指引,现在他们都有明确的决定。”
“以前政策一年一变,棉农没底,对今年种完明年还种不种、种多少仍然犹豫不决。”曹会庆表示,这次政策上一年到三年的改变与调整,稳定了棉农的植棉意向,给徘徊的棉农明确了政策指向性,对稳定新疆的植棉面积大有好处。“根据我们‘小棉袄’3月中旬前的植棉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植棉意向增长3%,政策明晰后,相信植棉意向会持续增加。”
连续三年的目标价格都定在18600元/吨的水平也给了棉农植棉信心,相当于国家给棉农设定了一个兜底价格,保证了棉农收益。而且政策还明确了“如定价周期内棉花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报请国务院同意后可及时调整目标价格水平”,这样既可以保障棉农的最低收益,也能减少棉农的损失,降低棉农的植棉风险。“目标价格让农民的收益有了保障。2015年,新疆籽棉价格是5.25元/公斤,补贴力度较大,直接补贴1.99元/公斤,相当于籽棉价格为7.24元/公斤;2016年,新疆手摘棉籽棉价格卖到7元/公斤,今年第一批补贴也刚刚到位,0.5元/公斤,第二批补贴虽然还未发放,但跟2015年棉花价格相比,今年棉农对于今年的植棉收益还是比较满意的。”曹会庆说。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杜珉也认为,把一年改为三年很有必要,这一变化无论对农民还是对产业,都是有利的。“将未来三年棉花价格都确定在18600元/吨,既兼顾了农民的成本收益,又规避了WTO对我们的制约。这样算下来,根据这几年棉花运行的状况,我们还相对能控制在微量允许的合理区间内。这也是政策可圈可点的地方,而且也会对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已超过50%,而且全疆农民中又有一半种棉花。业界普遍认为,政策的出台,为长期进行棉花生产的农户提供了来自官方的保证,在宜棉区可以继续放心大胆地稳定发展棉花生产,也表明了国家对棉农明确的保护态度。这次政策的出台,不仅事关棉农的生计,也影响着棉花以及整个产业链的走势,我国棉花的发展前景被业界看好。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三年是成功的,是被业界认可的,棉花价格与市场挂钩,国内外棉花价差逐渐缩小,对于我国棉花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2014年棉花补贴份4次下拨,按照“面积+产量”的补贴方式也不是很科学,而且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做统计工作,执行成本高;2015年、2016年开始按照产量补贴,但补贴发放时间仍然过长,最近才发去年的第一批补贴。如果补贴可以发放得更加及时就更好了,种植大户可以及时还上银行贷款,而且还不会影响他们继续种植棉花。”曹会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