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生日当晚,老友发来一条信息:“到了连简历都嫌弃的年龄,作何感想?”朋友在一家大型公司做HR,我自然明白他所谓的“连简历都嫌弃的年龄”即是指职场恐慌期——一般而言,企业招聘的很多职位大都对年龄有要求,“35周岁以下”便华丽丽地成了一道黄金分割线,许多步入职场多年却又对未来职业规划不太明朗的职场人,会在35周岁这个年纪发生一系列心理恐慌。
一时间,我恍然,从未觉得时光流逝得如此之快,快到仿佛就在昨天,毕业后的迷惘与彷徨、工作初期的兴奋与忐忑、瓶颈期的失落与质疑、重新上路后的坚持与笃定……这一切都历历在目,鲜活而生动,而这一晃,已跨过了13个年头。
回想工作之初,父亲托他的书法家朋友送了我一副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辈子很长,与其费尽心机地设计未来,不如扎扎实实地完善自己,很多时候,水到,渠成”。遵循家父教诲,从前台柜员、信贷专柜,到个人客户经理、公司客户经理,再到放款中心放款员、风险管理部统计员,每个岗位我都扎实耕耘、持之以恒,这样一干就是九年。九年间,有过几次诱人的机遇,每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就回归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拷问自己当下的实力和能力能否真正可以胜任所谓的“机遇”,如果答案并不确定,那么即便是“擦肩而过”的遗憾也不觉可惜。应该说,我是幸运的,2014年,新型信贷组织架构需要设立风险审查员这个岗位,彼时的我已经在信贷条线各个岗位得到了历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通过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和中级经济师,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当机遇来敲门,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奋力去争取。现如今,我已在风险审查员的岗位上工作了三年,积累了更成熟的工作思路和更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且可以将贷款审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经验教训随时分享给身边的同事和我所服务的客户经理,我在工作中找到了价值感和认同感,越来越享受工作带给我的乐趣。
“一般而言,所谓‘年龄在35周岁以下’貌似终结了一些机会,可通常而言,有这种年龄限制的所谓‘机会’本身含金量也未必太高,就像,没有人嫌弃默多克太老,没有人在意董明珠是不是该退休了一样。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被控制,不如看清自己的优劣势,去挑战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春耕秋收,每个年龄都有资格被看做是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
回了老友的讯息,我抬头望了一眼窗外,繁星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