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父亲,一路走好!

江苏射阳农商银行 张建忠

    有一次,我想撰写一篇“耳边响起喊好声”,父亲特地骑辆自行车冒着刺骨寒风到邻村找一位金木匠,将农家喊好的内容整理后抄给我!现如今,父亲再不能和我谈文章了,想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 

    今年3月9日中午12时28分,远去的春天又回来了,而我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68岁。

    那天,我们全家兄妹四人以及我儿子、儿媳妇、孙子,围在他的身边。天蓝得像婴孩的眼,阳光温柔地洒向大地,冬眠的麦苗都欢快地唱起了绿色的歌谣,柳树睁开了眼睛,忽闪着睫毛,我的父亲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上帝寂寞了,我慈祥的父亲终于远离了病痛,在那天被上帝接走了。

    父亲去世的那天上午,只见父亲的呼吸越来越微弱了,可他的意识却一直很清醒。他拼劲全身的力气使劲睁开了眼睛,我看到他的眼角有一滴晶莹的泪。

    一直不知道现在更无从知晓父亲的那滴泪是对尘世的眷恋?还是对自己一生的满足?或是没有见到他牵挂的外孙、外孙女的遗憾?

    父亲去世前那一天晚上,我躺在父亲的身旁,父亲紧紧地握着我的手,十指相扣。我盯着父亲,平生第一次感到父亲将要离我而去的战栗和无助。夜的黑在恐惧中流淌,我的泪无声地落下。我紧紧握着父亲的手,父亲也使劲地握着我,我们就这样握着,不愿撒开,我害怕我一旦松手就再也找不到我的父亲。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写给孩子的诗:“孩子,快抓住妈妈的手,天堂的路太黑,我怕你碰了头……”我的心一阵痉挛,父亲,你是怕天堂的路黑不敢走,还是牵挂你那孤单的儿孙们,舍不得丢下他们走?

    泪眼中,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我,父亲骑着车,给上高中的我送去大米、黄豆、荞麦面,坐在我学校宿舍前一块石凳上,一边擦去脸上的汗珠,一边四处张望,等我从教室出来。清楚地记得那年秋天,我参加农村信用社招工考试,他送考在考场外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眼睛不停地朝我那一间考场教室仰望,那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

    父亲年轻时,吃尽了苦。父亲出生3个月后就被邻居领养,他吃的苦是常人难有的。记得他年轻的时候,最吃苦的上河工挑泥,最多的到建湖工地,一上工62天没有回家一次。有一次,母亲生我大妹妹才六天,思家心切的父亲晚上骑自行车从工地赶回家看妹妹和我,第二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出发,六点多钟又到了工地上。每次上河工挑泥鞋子挑掉了好几双,裤子坏了好几条。那时候,由于父亲的亲生父亲家是地主成分,到了养父家后,经常被人称为“狗崽子”、“定时炸弹”,那时候的父亲,走路都是头低低的,矮人一等。就是这样的环境,父亲依然很坚强,并也挺过来了。

    改革开放农田承包到户后,头脑聪明的父亲做起了卖鱼,收购鸡、鸭、鹅家禽的小本生意。为了抢在人们上工前到农户家,他早上四点多钟就起床,由于他人缘好、服务好,从不短斤少两,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愿意把家禽卖给他。就这样,他从自行车到嘉林摩托车,每天还去一趟县城送货,骑车或开车上百公里,但从不表露自己的辛苦和劳累。有的时候,他累了,只是在床边上闭上眼睛稍微休息10多分钟,然后继续出发。家禽送回来,还要帮助母亲在农田打药水、拿棉花、摘菊花。因为,那时候家里有七口老小,他的肩上的压力实在是太重太重。

    父亲年老后,尤其是四年前,患上明显淋巴细胞白血病后,我就基本上不让他干农活了。特地在县城住房车库里开了一间小店,让他打理,一边治病,一边看门市。平时,他最喜欢的是旅游,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我让妻子邀请老家邻居一起去北京参观。我出差到河南、常州,他把他老人家带在身边。盐城市的荷兰花海、大纵湖以及家乡的菊海,都留下了父亲的足迹。特别是自从父亲会使用微信后,他俨然成了一名摄影师,将自己外出观光的照片发到亲朋好友群里,引来啧啧称赞。自从我爱好写作后,父亲还经常为我提供稿源。有一次,我想撰写一篇“耳边响起喊好声”,父亲特地骑辆自行车冒着刺骨寒风到邻村找一位金木匠,将农家喊好的内容整理后抄给我!现如今,父亲再不能和我谈文章了,想到这些,我情不自禁地泪如雨下。

    父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后,他知道我不会处理丧事,特地自己将把丧信以及把布(农村的风俗)范围用红字写下来。感人的是,他在世前的前几天,他特地把我叫到床前,叫我把村里的往来账对一下,并交代我,他死前不能差村里一分钱。就在他老人家去世的前一天,我将最后对账后的460元现金交到村里,回来告诉他后,他才满意地点了一下头,并嘱托我,他死后丧事一切从简,遗体要火化,并再三叮嘱我们要照顾好我们的老妈,说母亲是天下最善良朴实的人。

    现在,回到家里,看着空着的床头——父亲常年躺着的地方,心也空空的。床头还在,父亲不在了;我给父亲买的手机还在,父亲却再也不能用了;去年父亲与老妈50年金婚时拍的照片还在,可照片上笑容满面的父亲走了;父亲爱听的唱戏机还在,可听它的人却再也看不到了;衣柜里,父亲的衣服还在,可穿它的人已不再需要了。走在老家门口的路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父亲。紧走几步追上,却不是,便呆呆地站在那,泪便涌了出来,茫茫人海,我把父亲弄丢了,我喊“老爸”的那个人不在了。

    父亲!您老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