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3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制造业同兴共荣:一家银行的选择

本报记者 胡宏开

    近日,聊城“辱母杀人案”连续霸屏。透过现象看本质,“辱母杀人案”的背后是血色民间借贷。

    制造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与中坚。制造业的发展壮大需要金融“血液”,尤其在经济下行期,制造业更需要金融活水“解渴”。

    2016年,江苏海安农商银行发放制造业贷款达9亿多元。真金白银对处于“经济寒冬”的制造业来说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补血输氧”。

    经济下行期,制造业利润下滑,惜贷、压贷成为许多金融机构“明哲保身”的做法,但海安农商银行却做“逆行者”,加大信贷投入,展现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也是一种大爱情怀。

    金融支持制造业不仅需要责任和情怀,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一边是经济下行信贷风险加大,一边却要增加信贷投放。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

    海安农商银行展现了一种大智慧,那就是与制造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实施“百企越冬”工程,还是“预约转贷”“预授信制度”,以及“深化银企合作”“破圈解链”,都是以创新智慧、真诚付出,换取制造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海安农商银行支持制造业也充满辩证思维,那就是有保有压。该扶的加大支持力度,该控的区别对待。

    对部分暂时困难的行业和企业,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尽量满足合理的新增信贷和续贷需求;对无市场、无效益、失去清偿能力的“僵尸企业”,实施租赁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措施,破解“两链”瓶颈,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资金追求利润、资本追逐回报,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现象。但海安农商银行懂得算账,既算小账、更算大账;既算眼前账、更算长远账。制造业强,则实体经济强;实体经济强,则金融业强。金融支持制造业短期利润低,但对于经济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却是高收益投入,海安农商银行选择与制造业同兴共荣,真正实现“为有源头活水来”。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