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改革,关键在改革,成败也在改革。”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学者风范十足,妙语连珠,铿锵有力。他强调,改革不是简单地调结构,而是农业管理体制改革、农业运行机制创新、农业政策法规优化等三方面的改革。
谈及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他认为:
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中央和国务院要高度重视调整政府职能,提高调控涉农资源和推动改革的能力。按照十八大精神的基本要求,探索构建弱化行政干预,强化复合市场经济规律导向的复合管理及引导,以此为基础建立市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在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市场机制和体制,这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和内涵。同时,还要寻求政府的规制权、资源所有者经营者的发展权之间的平衡。
第二要推动地权改革。在我国,影响农业发展的依然是农村的产权制度,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滞后,导致土地流转不够顺畅、成本高、程序和壁垒较多。因此按照中央“三权分置”的原则,进一步推动地权改革,创造有效便捷的土地机制,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第三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现在的目标价格机制等是在过去保障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已成为影响农业市场化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因素。但在调整过程中,不能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不能危害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也不能扭曲市场机制。所以总的方向就是把直接影响和扭曲价格机制的价格政策与市场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建立起能够顺应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的市场政策和价格政策,才是供给侧改革的发展战略。
第四要加大力度保护相关知识产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城乡融合、三产融合等,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激励创新创业的市场制度,才是改革成功的重中之重。政府必须致力于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至于在这一轮改革过程当中,形成能够有效激励创新创业发展的市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