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阿里巴巴主要优先发展的领域将会是全球化、乡村经济发展和大数据。”在给全球股东的一封信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把乡村经济发展置于阿里巴巴未来规划的重要位置。
尽管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乡村地区,阿里巴巴给人们的影响显然并没有在城市那么大。因此,阿里巴巴也很明智地将未来的关注点放在了农村。马云说:“农村电商能让我们早点看到‘桃花源’。”
而事实上,现在的农村电商还处在初探阶段,仍在沟沟壑壑中摸索并备受挫折,仍有很多难题等待被攻克,到达“桃花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何那么多农村电商不赚钱
当前,在农村地区,除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渗透之外,各类资本也纷纷加入这场渗透大潮。据农业部最新统计,全国累计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约30万个。这些遍地开花的服务点,携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等各类社会资源而来,激活了农村这片沃土,改换着千千万万村庄的经济链条。
农村电商,作为“三农”发展的新动能,承载了太多期待,也存在着诸多瓶颈。
“我后悔做了电商!以前做线下挺好的,客户稳定、销量也有保障。自从转向电商,成本高了,销量也不稳定。别说赚钱,不赔钱就不错了!”内蒙古的一位养殖大户说出了加入电商大潮后的切肤之痛。
其实,近几年,像这位养殖大户遇到的事情屡见不鲜。许多电商从业者兴冲冲而来,却很快就失望而退。他们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后,销路不如从前稳定,加之物流费用高昂,核算下来利润所剩无几。本来畅销的农产品搬上网后卖不掉,许多农产品网店都成了“死店”,而从业者对农村电商也由期望变为失望。
“农村电商迅速由蓝海变成了红海,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农产品电商联盟副主席、秘书长洪涛表示,我国农村电商已经完成了由“成长期”向“发展期”的跨越,进入“发展期”的农村电商在投资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实践证明,农村电商发展之路并非坦途,“买难、卖难、运难”是农村电商必须迈过的坎儿。运营人才缺乏、物流成本太高、农产品难标准化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最严重困难。
线上线下融合是必修课
在电商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创业者,都已经离不开政府环境的支持,这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必备条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电商、快递进社区进农村”。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单独提及“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将农村电商单独罗列,分为6个部分33条,详细阐述了农村电商的发展重点和实现路径。文件提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政府对“三农”工作释放出了大量利好信息,为农村电商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也明确了化解农村电商瓶颈问题的要求。
“将来农村电商走向哪里?我们乐观地看,一定是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表示,线上线下融合既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其客观要求。他认为,电商是替代不了线下的,特别是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电商干不了、干不动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像农资电商、家电下乡,另起炉灶不大现实,还是要依托线下的渠道。线下与电商也不是“仇人”关系,线下企业主动上线,往往能增加一个渠道,能更好地与客户对接,能够更好地推进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传统业态还是新型业态,都有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线上有交流互动、引流聚客、精准营销的优势,线下有真实体验、品牌信誉、物流配送的优势。如今,传统企业正在拼命向电商靠拢,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选择了向线下渗透,单纯农村电商的时代很快会结束。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魏延安认为,这一条的提出,既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现,也是农村电商3年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在现代农业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纯的电商在农村根本走不远,特别是农产品电商。
实践证明,线上与线下两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融合发展,将来也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农村电商,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早日看到“桃花源”。
链接
畅通全产业链的生鲜电商直通车
山东省临沂市社社有企业——山东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其牵头成立的临沂市蔬菜、果品、粮油和养殖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基础,于2012年成立了临沂沂蒙绿源菜润家配送有限公司,集中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在线展示销售,网上下单结算,打造从基地到销售终端的全产业链。
作为“互联网+基地+用户”的放心生鲜供应链体系,“菜润家”逐渐形成B2B2C与O2O相融合的电子商务模式,实现了从基地到餐桌“日新日配”的放心蔬果生产经营。临沂沂蒙绿源菜润家配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鲁科谈及平台优势时表示,没有全产业链,不能支撑起生鲜电商。
“菜润家”在产业链前端有自建蔬菜水果基地321亩、合作生产基地16500亩。自建基地主要以科技示范为主,园内有68个标准化蔬菜种植大棚、28个水果温室大棚、220亩蔬菜示范种植基地,打造“优质示范园”品牌形象,同时开展线下体验。合作基地则以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基础,由1290家合作社作产地支撑,采用合作监管辅导式订单生产,接受公司总部质量把关,确保合作基地按标准生产产品;在产业链中端,“菜润家”投资2100万元建设了冷藏库、气调库、蔬果加工于一体的生鲜农产品仓储加工基地,占地16800平方米,统一进行检测、分拣、加工、包装和全程冷链配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后端则直达餐桌,面向学校、机关、企业等团体用户和社区居民用户,通过“菜润家”网站、电话和手机终端开展农产品同城配送服务。
通过全产业链融合发展,2016年“菜润家”全年销售总额在9700万元,其中团体占70%左右,家庭占30%左右。据了解,“菜润家”的生鲜产品损耗率仅为6.8%,低于业内20%的平均水平。
江苏新合作常客隆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线下线上融合发展
在快节奏消费的今天,网购这一方式节省了去超市和菜市场的时间,很受年轻人欢迎。新合作常客隆就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跳出传统经营模式,开展生鲜直投项目。常客隆“家易乐”生鲜直投站是一种从线上到线下的O2O电子商务平台。常客隆利用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新鲜农产品;利用电子商务网站发布购买信息,供消费者选择;在社区建立生鲜直投站,预订的农产品运送后保存到恒温保鲜菜箱。市民只需在网上下单,就可直接到所在的社区站取货,实现了农产品从种养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为了配合家易乐生鲜直投项目的顺利开展,新合作常客隆在城区开设100平方米—200平方米的便利店、5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超市,增加门店密度,并延伸至社区、校区。
为了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多的社区、学校、医院以及旅游区,新合作常客隆依靠信息技术支撑和新合作常客隆物流配送中心优势,借助多媒体自助终端、无线网络和生鲜电子菜箱,消费者的订单直达生鲜原产地,生鲜产品通过冷链配送直达消费者家门口。顾客除了可以在家易乐的实体店里买到传统便利店的商品,也可以在店里通过自助终端下单、提货、退货。购买的商品都可以通过刷卡结算,如果满48元,还可以送货上门。
2013年6月,家易乐生鲜直投项目在中南世纪城首次投用。截至目前,全市52个小区已经配套新合作常客隆的直投点,会员数量达到2万多户,预计今年底将在常熟市大中型社区实现全覆盖,并且该项目已经成功复制到上海、南京、江苏、杭州、天津、北京等大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