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脉开方 脱贫摘帽

本报记者 白京京

    全国政协委员 柯炳生:精准扶贫重在“三个精准”

     扶贫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模式,如果选取了可持续的扶贫手段,就不会返贫。

    “我认为有‘三个精准’——精准识别、精准需求、精准措施。”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驻地、被记者问及精准扶贫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例证结合,娓娓道来。

    在他看来,精准扶贫不能用传统思维,必须精准地识别,精准地对应需求,精准地采取相应措施。他以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在云南边疆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勐腊县河边村的扶贫工作为例向记者介绍:“这个村子地处深山老林,从乡村公路到村里有大约8公里的崎岖山路,一旦下雨,进不去也出不来。同时,那里又地处热带雨林,当地农民的生计直接关系到热带雨林的保护,所以他们就把扶贫工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通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造、人居环境景观绿化、公益型社区能力建设、产业扶贫等综合改造,因地制宜开发土鸡蛋等天然农产品,并通过青年创业小组放到微电商平台销售,同时又开发了雨林天然休闲产业。这个例子就非常有代表性,这样的精准扶贫是可持续的,变输血为造血。”

    柯炳生感慨:“我从一件小事上还有一个深刻的体验,精准扶贫不仅仅是钱的事。这次我们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有一个联名提案——共同呼吁关注并支持高原牛粪捡拾车的推广。”说到牛粪捡拾车,柯炳生很欣慰,“这是我校工学院王光辉老师和他的学生针对高原牧区生活实际问题而做出的应用发明。前两年他们在甘南藏区参加社会实践时发现,为了满足日常取暖、做饭的需要,牧区的妇女每天都要拿出大量时间背着粪篓捡拾牛粪,一天下来非常辛苦,更不用说常年累月。为了把牧区的妇女从捡牛粪的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就设计了一款非常简易的手推车。经过多次试验调整,终于取得了成功,一台车一天的劳动效率大概相当于人工效率的5倍—10倍,也受到当地牧民的认可。”柯炳生介绍,这个需求量非常大,在我国西藏和青海等省份的藏区有75万多户传统牧民,再加上内蒙古和新疆,牧民总数达到180多万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便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减贫目标,但从生活能源的角度来讲,青藏高原牧区的牧民家庭中80%的生活能源可能还要靠烧牛粪,这一问题短期内改变不了,所以这个发明就显得更为重要。

    当被问及脱贫后返贫怎么办时,柯炳生坚定地说:“如果选取了可持续的扶贫手段,就不会返贫。比如在高原牧区,给几百块钱不算脱贫,但推广这样的牛粪捡拾车,就属于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需求、精准措施。所以说扶贫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模式,‘三个精准’才是扶贫的关键。”

 

    政协委员王海波:“成功不必在我”的“扶贫经”

    一定不要把某一种方式作为唯一正确的扶贫路径。

    “扶贫工作要踏实,不要急于求成,任何短视的做法都会受到惩罚。”有过一年基层帮扶经历、长期关注研究扶贫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因为一句“成功不必在我”的“扶贫名言”成了记者们追逐的“扶贫明星”。

    2014年,王海波和另外两位同事在河北省阜平县王林口镇刘家沟做驻村工作,他们为刘家沟村选择了一个扶贫主打项目——发展香菇产业,并同村干部们“撬”回年轻企业家回村创业,还通过建微信群等方式随时沟通香菇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如今,“小香菇”已经成为阜平脱贫的“大产业”。

    王海波颇感欣慰地介绍,当时给刘家沟村最终选定发展香菇这条路,是经过广泛调研和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作为一个从事研究的人,我就爱较真儿。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注重什么是真扶贫、扶真贫,寻找真正的致贫原因,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研究,持续关注村子的发展动态,并学习其他地方好的做法。”王海波坦言,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扶贫当中的诸多问题,比如致贫原因不清晰,扶贫方法单一化、扶贫效果过于表面化等等。

    他对精准脱贫的界定是“最终要实现稳定的脱贫”。在他看来,老话“对症下药”永不过时。他说:“一定不要把某一种方式作为唯一正确的扶贫路径。”

    有过因地制宜、产业制胜的扶贫路子,王海波总结了不少“扶贫经”。比如“扶贫最终可能还是要落实到产业扶贫上,一定是广大贫困区农民和龙头企业等密切结合”“要解决组织化的问题,不能一家一户跑市场,也不能一个村子搞产业,而应该是一个区域”“不能一哄而起做某个产品,也不能一哄而起做供给侧改革”“如果生产规模、质量上不能保障,没有相应的稳定性,电商也不会发挥基本的作用”……

    “中央提出要在2020年让所有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全部摘帽,而某些地方政府只选‘短平快’,显然存在只注重消除表象,而没有解决根本。成功不必在我,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立足于长远。”话音刚落,又有一名记者跑过来问:“王委员,您对精准扶贫怎么理解?”于是,王海波又耐心地讲起了他的扶贫故事。

 

    精准扶贫

    细数两会新闻发现,自2013年至2016年,习近平4年24次下团组。其中,提“扶贫”“脱贫”11次,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次。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脱贫要靠内生动力”“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贫先扶智”……对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常常牵挂于心,更是身体力行为贫困群众谋福祉。

    十八大以来,对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因病开方。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提出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013年至2016年的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捷报频传——

    428个县开展电商扶贫试点,在缓解农产品卖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成效明显;2.26万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标志性工程”,截至2016年10月底,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基本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刘永富:今年将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

    3月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今年将实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制度,以保证脱贫成效真实可信,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当天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刘永富表示,在扶贫攻坚考核评估方面,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考核,还会组织省际之间开展交叉考核,同时委托科研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到地方去进村入户进行调研,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

    他表示,去年组织的第三方考核评估结果正在汇总之中,还要进一步分析研究。对于存在的问题,国务院扶贫办会通知相关地区认真整改,严肃处理。 (孙奕 侯雪静)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