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3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政协委员杨小平:农村土地要素资本化 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化

本报记者 白京京

    杨小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正大集团副董事长

    “通过整合政府的政策资源、银行的金融资源、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农民合作社的土地和组织资源,共同搭建多方共赢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平台,同时又做全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开辟出“一村三品”的发展道路,探索出‘零污染,零排放,种养循环’的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已然成为当下全国人民的瞩目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正大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小平表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居安思危,谋更长远发展。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因为过去的供给能力不适应现在的需求变化。比如大豆需求高,但产不出来,玉米已经多了,却还要进口,反映的核心问题是经营主体的竞争能力不足。”他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抓住本质,提高效能。但这其中涉及到一个“三难”问题——进口会产生就业问题,进而有贫富问题,而如果通过贸易保护,可能解决了贫富问题,却又出现了内外市场的矛盾。这就容易导致在两个流向上出现问题——资本流向脱实入虚,财富流向嫌贫爱富,这种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挑战。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三难”和“两个流向”?杨小平认为,首先要认清矛盾的核心,通过社会实践,由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共同进行分析,提出可复制的办法,提升经营主体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能力。

    “以我们在北京平谷的正大蛋鸡养殖项目为例,食品工业原料必须规模化才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在社会财富方面,又不能过度集中,必须千家万户。所以,我们首创了‘四位一体产权经营模式’,即‘政府建平台,农民当老板,企业来打工,银行放贷款’,有效实现了农村土地要素的资本化和利益分享的机制化。”杨小平介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整合政府的政策资源、银行的金融资源、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农民合作社的土地和组织资源,共同搭建多方共赢的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平台。同时,又做全产业链和循环经济,开辟出“一村三品”的发展道路,探索出“零污染,零排放,种养循环”的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这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具有探索性。

    杨小平谈道,这一模式也符合“三权分置”。因为合作期满、项目投资本息清偿后,项目将无偿转让给农民合作社,即农民当老板,企业来打工,农民成为现代化农业企业的真正主人——土地的所有权“千家万户”,土地的经营权适度规模,同时又解决了经济规模问题和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也改变了政府直接补贴的支农方式,采取搭建投融资平台、贷款担保和贴息方式对合作社进行支持,变“输血”为“造血”,变“主导”为“引导”。“哈佛大学把我们的平谷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形容它为‘不改变土地制度的农业革命’。”杨小平说。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