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开始,我国连续3年在新疆进行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在保护农民利益、提升纺织行业效益、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政策预期不确定、不符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则、财政支出成本过高、棉农风险意识较弱等问题不可忽视。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棉花协会会长戴公兴建议:创新棉花补贴方式,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实施,利用“互联网+合作社+保险+期货”模式,探索建立“政府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以补充现行补贴政策,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棉花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国家要求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同时也明确提出探索建立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等发展农产品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戴公兴说,利用互联网渠道,逐步构建棉花收入保险与价格保险体系,可以将棉农所面临的市场风险通过保险产品、棉花期权产品等转移至具有高流通性的金融市场进行分担。
“互联网+合作社+保险+期货”的保险机制原理是怎样的呢?戴公兴解释说,就是通过合作社、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合作,使风险得以层层转移,解决传统补贴与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点对点服务特点,与传统棉农合作组织对接,建立网上合作社;保险公司基于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历史数据,制定棉花价格保险品种。当棉农出售价格低于约定保险价格时,保险公司启动赔付程序。
同时保险公司采取风险自留、购买场外期权产品和购买再保险三种方式分散风险。棉农通过合作社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关品种价格保险,锁定未来采购价或销售价。期货公司卖出期权产品并承担理赔义务,并通过期货交易的专业化手段对冲风险。
戴公兴建议,2017年可在新疆选择试点范围内符合投保资质的棉农5000-10000户进行投保,试点面积200万亩左右,保险时间为9月-11月,保险费一部分由财政补贴,一部分由棉农自付。同时,政府建立棉花价格保险资金池,减轻棉农负担并激发棉农购买保险的积极性。“试点经过评估总结和进一步完善后再进入推广阶段,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完成新疆目标价格政策下的棉花‘期货+保险’试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