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2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福建省农林科学院等有关专家,不远千里来到福建连城,向连城县授予“中国客家硒都”区域品牌称号。当日,还举行了富硒连城白鸭等12个基地的授牌和富硒保健粥加工等6个项目的签约仪式。
近年来,在连城县农民创业园的组织下,连城县先后与福建省农林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合作试验,开展土壤硒含量状况调查方案编制及分级评价,评估农业土壤含硒的空间格局,制定规范化生产技术和地方标准,引领科学种养。同时,该县企业还加入了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全力推进富硒产业科学发展,多个基地的农产品研发已开花结果。
连城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发祥地之一,地处世界少有的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结合部,全县含硒土地面积2567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99.6%,富硒土壤面积853平方公里,土壤含硒量达0.55mg—1mg/kg,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富硒区之一。
去年以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国内从事硒资源与地理分布、硒营养与人体健康、富硒农业产业知名专家,对福建省连城县的富硒白鸭、富硒地瓜干等10多个基地及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连城县“中国客家硒都”创建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专家评审,对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在专家的帮助下,2016年,连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富硒农业产业作为重点抓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扶持连城县富硒产业发展,对富硒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扶持和贷款担保,培育出20家以上富硒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持经营主体打造“客家硒都”地域特色产品和企业品牌;制定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建立富硒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筹建闽西农产品(富硒)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同时成立连城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委员会。引进外地企业,共同开发富硒土壤资源及富硒农产品。
目前,全县富硒农业种植基地面积1.4万亩,发展富硒农业产业经营主体54家,开发富硒农产品63种,实现产值2.8亿元。2016年10月,连城被福建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富硒农业产业开发重点县,重点发展当地有特色的地瓜、连城白鸭、福建黄兔、山苦瓜、洛神花、葛根等富硒产业。
(范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