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场美丽的相遇

□ 江苏如皋农商银行 黄亚芳

 

  最好的伴侣,不是你位高权重、富贵显赫,我绝色倾城、才华盖世。最好的伴侣应是彼此懂得、彼此欣赏,杨绛与钱钟书便给了我这样的感悟。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是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而杨绛评价钱钟书却是“稚拙”二字。杨绛回忆钱钟书时,说他稚得“痴气”。他们二人一起在牛津读书时,一次钱钟书醒来,见杨绛仍趴在桌子上睡觉,便饱蘸浓墨给她画了个花脸,结果杨绛为洗净墨痕,脸皮都快洗破了。回国后他们住在上海,在一个大热天里三岁的女儿正在熟睡,钱钟书便在女儿肚子上画了一个大花脸。解放后,杨绛一家搬入清华大学后养了一只猫,钱钟书对它照顾有加,猫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打架,钱钟书特备长竹竿一支,只要听见猫叫,就急忙拿了竹竿跑出去帮自己的猫打架。杨绛笔下,一个稚气可爱的钱钟书跃然纸上。笔墨间,我仿佛看到杨绛含笑的双眸。岁月的沧桑自始至终没有洗去钱钟书的这份稚气,因为有着杨绛的珍惜和呵护。

  生活中,小巧精致的杨绛,处处照顾着钱钟书。他们在巴黎求学时,杨绛住院生产期间,钱钟书一个人的日子过得有些手足无措。他到产院探望杨绛,苦着脸向她汇报:“我做坏事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躺在产床上忙安慰道:“不要紧,我会洗。”第二次探望她,他可怜巴巴地说:“我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不要紧,我会修。”她安慰道。第三次探望,他满面愁容地说:“我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 她依旧安慰他:“不要紧,我会修。” “稚拙”的钱钟书遇到了“最贤”的杨绛,有福气更有默契。

  1944年的上海,一次两人看完杨绛编写的话剧,回家的路上,钱钟书忽然对杨绛说:“我想写一本小说。”杨绛听后立即支持,让他减少授课时间。当时上海沦陷,生活困顿,为了让钱钟书一心一意写小说,杨绛除了做家教养家外,她辞掉一切事务专心照顾钱钟书。为了节省开支,她不再雇请女佣,自己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经常被煤烟熏得满眼是泪,或被滚油烫出泡来。这些,她全然不顾,只盼着看钱钟书的文章。每天晚上,钱钟书把写好的稿子给杨绛看,急切地看她有怎样的反应。杨绛笑,他也笑;杨绛大笑,他也大笑。这篇小说就是流传世界各地的经典著作——《围城》,至今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小说。钱钟书在《围城》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多么令人艳羡的相濡以沫和彼此欣赏,不知还有怎样的幸福能超越这种深知与深情。

  杨绛是一位才女,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两人结婚后一起留学英国牛津、法国巴黎,其才华与钱钟书不相上下,但她知道,一个女人不断进取、提升自己,并非为了去与男人争锋,让自己优秀起来只是为了与对方站成一样的高度,有能力和资格去协助他。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让我想到了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在《我们仨》中,我看到两张照片,那是钱钟书与杨绛晚年相互理发的照片。照片上,他们褪尽铅华、简单朴素,钱钟书低着头、咧着嘴,温顺得像只猫,而杨绛一脸笑容,如春日暖阳,宁静柔和。看着看着,我不觉双眼湿润,依稀想到一句话:“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正是这种幸福让杨绛觉得与钱钟书牵手了66年却很短暂,感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这是钱钟书追忆他见到杨绛第一眼时写下的诗。一见已钟情,再见成佳缘。这一世的美丽相遇,他们是夫妻,是情人,更是朋友;下一世呢,他们估计早已相约好要继续结伴而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