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制的“安徽农金”,一次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83家农商银行全部改制成功,成为全国首个全面完成农商银行改制的省份;72家农商银行完成在省股权登记结算公司的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6家农商银行启动新三板、主板挂牌上市工作;省联社被列入全国省级联社改革试点;资产规模破万亿元……从2004年到2016年,12载冬去春来,一股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巨大力量在江淮大地升腾不息……
12月18日,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迈过十二周年。
对安徽83家农商银行3万多名农金人而言,对安徽6000余万户农商银行客户而言,这一天注定不同寻常。
2004年12月18日,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在省联社的带领下,安徽农金系统资产规模从小到大,科技服务手段从无到有,经营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实现了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的历史跨越,金融服务水平得以稳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逐步深入人心,取得的成绩无疑令人瞩目。
十二年,是一个轮回。过往的辉煌已成历史,在新的起点,农商银行面临新的挑战,同样也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力量。我们深信,“安徽农金”的下一个十二年,将会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资产总额突破万亿——
“人本、责任、诚信、共赢”,在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全省农商银行坚定不移地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成为助推江淮经济发展最有力的金融引擎。
今年7月份,安徽农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到11月末,全系统资产总额达10340.3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974.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052.08亿元,存贷款规模连续七年位列全省银行业第一位。
成绩的取得,是对农商银行砥砺发展最大的鼓舞,是对农金人倾情奉献最好的回馈。同时,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以服务“三农”、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多年来,全省农商银行以占全省19%的存款市场份额,发放了占全省70%以上份额的农户贷款,占全省37%以上份额的涉农贷款,成为服务“三农”的领头银行;发放了占全省37%份额的小微企业贷款,成为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发放了占全省39%以上份额的县域贷款,成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
规模何日创,景致一时新。
伴随着全系统资产规模实现历史突破,农商银行优质的服务形象进一步提升。红绿相间的农金标识在江淮大地随处可见,正如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城乡居民的金融生活;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网络覆盖全省城乡,与3万农金人一起形成了强有力的金融臂膀,为江淮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三好银行”创建——
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高度凝炼了对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及时为全省农商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和路径。
在全省农信社全面完成股份制改造,发展进入农商银行时代后,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实现转型发展?
立足新起点,面对新形势,省联社适时推出深化安徽农商银行改革的“顶层设计”,即全面打造“三好银行”。内控好、服务好、效益好,高度凝炼了现代金融企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等各项工作要求,全面创建“三好银行”是全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拓宽服务渠道,提高经营效益,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已有7家农商银行经验收达到“三好银行”标准,先进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省联社立足自身特色和行业实际,高屋建瓴地提出,要以构建“坚强的党委会、规范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尽职的经营层、有效的监事会”为目标,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促进农商银行稳健发展。
另一方面,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工作全面启动,力促农商银行挂牌“新三板”甚至直接在主板上市,打开全新的转型发展空间。目前,全省83家农商银行已有72家农商银行完成在省股权登记结算公司的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6家农商银行启动了“新三板”、主板挂牌上市工作。
坚定支农支小定位——
农商银行因农而兴、因农而变,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是其永恒不变的宗旨和掷地有声的承诺。
农商银行的根在“三农”,未来的发展也在“三农”。
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全系统已经将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农金人深知,唯有以客户为中心,发挥点多面广、人缘地缘亲以及决策链短的独特优势,全力深耕“三农”、服务小微,才能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深耕“三农”市场,难在一个“深”字。唯有将农民的资产变为“真金白银”,才能真正盘活农村经济。为此,全省农商银行破除重重困难,开发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到11月底,全系统累放此类贷款3.11亿元,惠及3581户农户;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出了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让农村房屋也拥有城市商品房的融资功能,已有820户农户受益,获得1.53亿元贷款支持。
小微企业方面,农商银行则着力优化其融资担保方式,包括与全省124家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广泛开展合作,到11月末,联手发放“银政担”贷款313.29亿元;扩大对纳税信用良好企业的支持力度,为1671户小微企业授信,贷款余额达49.24亿元。
到11月底,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达3325.73亿元,其中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超过217.17亿元、11400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20.53亿元、35.68万户。
创新引领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多年来,省联社主导的团队坚持以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引领农商银行转型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省联社主导的创新技术团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推进业务、产品和服务全方位持续创新,拓展服务内涵和外延。
从金农借记卡,到金农易贷·福农卡、金融社保卡,再到公务卡、杜鹃信用卡,一张张小小的银行卡,记录了农商银行系统勇于开拓、默默耕耘的创新轨迹,承载了几代农金人厚德载物、敢为人先的骄傲与梦想。
从电话银行,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再到微信银行、“社区e银行”,农商银行一次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一次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让城乡居民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到目前,安徽农金手机银行用户突破600万户,全省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安装了客户端;依托手机银行打造的“社区e银行”服务平台,到11月末签约客户达105.28万户,累计销售金额达2.74亿元,成为农商银行客户独享的购物消费平台。眼下,全省农商银行已经构建了全天候的口袋银行服务体系,覆盖了客户基础金融业务,大大改变了全省城乡居民的金融生活方式。
从变“坐商”为“行商”的“金融服务家家到”,到创新信贷服务方式的“96669贷款直通车”,再到在亳州试点大数据融合的“金农易贷”项目,省联社推进的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同样层出不穷;客户有需求,农金就有产品,省联社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后台服务,作为高效率的“产品工厂”为各类群体量身打造信贷产品,如“金农·扶贫贷”、“金农·助学贷”、“金农·道德贷”等,为全省农商银行转型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动力。
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践行普惠金融是农商银行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各项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农商银行努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将优质服务送到城乡居民身边。
普之城乡、惠之于民,是对普惠金融最好的诠释,也是农商银行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
十二年来,全省农商银行不忘社会责任,不断加大全省尤其是农村地区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农村服务网络,让金融服务的阳光普照城乡。
到目前,全省农商银行3082个营业网点已经基本覆盖全省城区、乡镇,作为其延伸,5030台自助设备提供7×24小时服务,而在行政村包括部分自然村,农商银行4614个农村金融服务室、6458个助农取款点则可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查询、取款等便捷金融服务。
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农商银行构建起了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把贴心的服务延伸到了城乡的各个角落,夯实了各项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