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2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农资经营服务 深化企业转型升级
——湖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经验介绍

 

    近年来,湖北农资集团主动适应服务“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逐步向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商转变,公司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逐年递增,现已发展成“农资”“再生资源”“茶业”三大主业,资源性资产开发和资本运作等多元化经营板块在内的“集团化管理、专业化分工、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2015年,公司实现商品销售收入50.7亿元。

在农资经营转型升级的做法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农作物结构不断调整,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为农资流通企业发展在供给侧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

    1.以农资终端网络建设为基础,提供便民服务,促进为农服务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湖北农资集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着力构建技物结合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通过在主要农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在乡镇新建一批旗舰店,在大的行政村升级改造一批基层网点,形成专门的农资配送网络体系。

    公司专门设立了市场部,负责网点的建设与运营,将终端网络建设与业务经营同步进行,并与湖北省供销合作社2万多家村级综合服务社相对接,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农资经营网络进行了整合,不断完善农资连锁经营的配送、销售、信息和科技服务功能。

    2.以新型庄稼医院建设为抓手,提供科技服务,促进农业科学化水平的提高。2012年,湖北农资集团注册成立了湖北省楚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积极发展新型庄稼医院。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在全省新建或改造完成了481家硬件标准高、服务功能全、管理水平优、示范作用强,集农资配送中心、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 “三位一体”的新型庄稼医院。

    3.以土地托管及流转为试点,拓展服务领域,引领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近年来,湖北农资集团通过开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服务试点,为农业种养殖提供农资直供、农技咨询、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链条式、“保姆化”全程服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

    2014年,湖北农资集团先后在随县万和镇和松滋市王家大湖参与了1.7万亩国有土地托管及流转试点,从集中育秧供秧单项服务入手,服务方式逐步向为农民提供单项托管、半托管、全托管服务延伸,服务范围由点向面推广延伸。公司与部分基层社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设托管设施,为当地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4.积极落实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2015年,湖北农资集团与中农集团合作在湖北枝江地区进行有机肥和低残留农药生产推广使用试点。通过实施该项目,公司在技术推广、服务渠道和营销团队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5.以新型肥料研发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农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抢抓生物有机肥发展的有利时机,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对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公司及时成立了湖北富来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并设立了汉川、随州两个生产研发基地,不断加大对生物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新型、环保、高效肥料的生产、研发力度。并于2015年成立了农化服务中心,组建了农化服务专业团队。

下一步工作重点

    “十三五”时期既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农资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经营服务的重要时期,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公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谋求发展:

    加快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步伐。公司将依托现有网络优势,在主要农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批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资物流信息采集、分析、整合、调度的效率和物流运输的实载率。在乡镇建设一批中心店,在大的行政村建设一批基层网点,形成以县(市)“配送中心”为依托、乡镇“连锁店”为骨干、村级“农家店”为基础的农资配送网络体系。

    加大湖北供销新型庄稼医院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技物结合,提升技术服务优势,按照新型庄稼医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加大软硬件投入,扩展服务功能,推进集农资配送、农机植保合作和传统庄稼医院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建设。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积极参与实施“净土工程”行动计划,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推进精准施肥用药等“三位一体”服务全覆盖,加强农技推广和农机服务,打造一批“农资配送中心+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三位一体的“三农”服务中心。

    逐步推进“互联网+农资”建设。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逐步推进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健全完善农资质量追溯系统,打造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加强行业协会经济运行监测。加强农资流通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集服务、交易、结算、物流配送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农资服务平台,积极促进线下实体农资经营网络与线上服务平台的有机融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