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2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用“移动信贷”敲开移动互联时代之门
直击痛点: 体制、人才、系统、数据源 均存“短板”

图为论坛现场。 蔡 靓 摄

 

  中国银行业正遭遇一场大变局:移动互联时代已经到来、金融科技力量迅速崛起、大数据资源发挥巨大威力。当一个新时代、一股新力量、一种新能源这三点集合于一点的时候,农商银行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12月11日-12日,由金融时报、农商银行发展联盟、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主办的“2016(第四届)农商银行发展战略论坛”在海南博鳌成功召开。

  会议圆桌论坛环节抛出的探讨主题——“农商银行移动信贷及大数据应用”,成为引发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的一大焦点。

    直击痛点:体制、人才、系统、数据源 均存“短板”

    对于移动信贷和大数据这一未来发展方向,与会嘉宾均持肯定态度。但嘉宾们同时也表示,在推进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痛点和瓶颈问题,也不容忽视。

    梳理嘉宾观点,记者发现,被诟病“顽疾”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省级联社技术平台方面的限制。

    有与会嘉宾认为,“这是农信系统发展体制固有的问题。”

    东部一家农商银行高管认为,大多数农商银行的科技支撑和业务发展,主要依托于省级联社大平台。而省级联社核心业务系统和技术平台,面向全省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村金融机构,难以兼顾个性化需求和创新诉求。

    “如此一来,农商银行在技术、系统方面的发展就会一定程度上受限,比如,要做一些业务升级或创新,就会有困难。”某农商银行高管表示。

    另一方面,是农商银行自有资源上的问题。

    “包括了人才、技术、系统搭建、数据资源等短板。”江苏仪征农商银行董事长章政远总结说道。

    鉴于上述短板的存在,章政远表示,在农商银行自建平台方面,省级联社的作用又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自该行提出相关系统搭建需求后,江苏省联社科技部门已经与该行平台进行整体开发,项目建设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不过总体上看,农商银行,尤其是农信社要做移动金融,还是任重而道远、压力很大。”享宇金服副总裁顾皓坦言。

    他分析指出,在移动信贷和大数据领域,农商银行若想有革命性的推进,首先,各家省联社或者农商银行一定要具备电子账户体系,即银行内常说的二类户,这个是特别基础的建设,相当于“门”;其次,需要有一些基础设施,比如,信贷工厂的实时决策系统、信贷工厂实时决策的理念,产品创新需要系统性规划,这相当于“路”。

    “但就目前来看,还缺一个门、缺一条路。”顾皓总结道。

    寻求突破:直面羁绊辟新路

    虽然困难很多,但农商银行仍有足够的探索空间。对于上述“痛点”的化解之道,嘉宾们纷纷建言献策。

    前海征信副总经理宫强建议,农商银行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一方面,靠农商银行自己去积累,一方面,依托外部合作。他认为,通过这种引进可以获得跨越式的发展。不过,要想在短期内见效,可能还要考虑多种方式并进。

    据他介绍,目前已经有很多“合作模式”的存在。比如,平安集团、兴业银行,都有一些联盟组织或者合作平台。而且,平安集团已经同很多农商银行达成合作。

    其实,放眼业内,也已有农商银行在移动信贷和大数据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步伐。

    安徽亳州药都农商银行在移动信贷和大数据上的探索,在业界已是颇有名气。该行堪称是业界政府大数据整合应用的先锋。

    据了解,在安徽省亳州市委、市政府和安徽省联社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药都银行基于政府大数据风控的“金农易贷”项目中,除了省联社相关数据、自积累数据及相关外围数据,至今已采用了亳州市50多个政府部门的即时更新数据,这为“快银行”建设和普惠式智能化移动信贷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珠海农商银行在寻求外部合作的路径上,也取得一定进展。

    珠海农商银行行长罗乐忠表示,该行近期已经在同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合作,“除了学习消费金融公司在网上的工厂化运作模式,还期望通过合作,在数据资源的采集方面获取一定的资源。”

    “此外,直销银行和社区银行,也是目前农商银行开展移动信贷和应用大数据的两个抓手。”有与会嘉宾认为,“例如,成都农商银行的电子银行,还有紫金农商银行、佛山农商银行,都在直销上实现了理财和贷款业务的创新。”

    未来畅想:战胜自我 融入时代

    三五年之后,农商银行将面对的,会是怎样的发展态势?

    “在大数据的推动下,银行的产品创新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营销体系都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化。”原中国银行总行监控预警体系负责人、量化风险管理功能组组长葛蒙认为。

    放眼全局,他指出,“在未来的3.0时代,无论是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保险还是P2P、众筹等互联网业态,都将会被统筹在一起,成为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新业态。”

    总体上看,对于未来发展,与会嘉宾大多持乐观态度。

    例如,有嘉宾认为,“农商银行的发展肯定会更加蓬勃,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提升资产质量和业务效率。”

    实现跨区域经营是农商银行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有嘉宾认为:“部分农商行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平台和资产多元化经营,成功地实现跨区域经营。”

    对于农商银行具体的发展走向和经营模式,嘉宾们给出了不同的设想和预测。

    珠海农商银行行长罗乐忠认为,“未来农商银行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扎根‘三农’,借助互联网技术向零售银行转型。”

    享宇金服副总裁顾皓则认为,农商银行未来将出现两大分化——交易型银行和支付型银行。

    他分析指出,“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商银行会通过信贷技术、IT技术、账户技术转变成交易性银行,主要在交易中拓展规模。一方面,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农商银行抓住支付的通道和渠道,变成支付性银行。”

    仪征农商行董事长章政远认为,农商银行未来的发展,主要还是取决于其目前所有思路,包括行动,是不是能够适应“定制化、精细化和综合化”这“三化”的发展方向。“但整体上来讲,还取决于现有的省联社,乃至整个农信系统的发展选择。”

    “其实真正能够打败传统银行的并不是互联网金融,也不是科技公司,更不是电商平台,而是对昨天的依赖、对未来的漠然、对趋势的不拥抱。未来要赛跑的并不是现在能看到的竞争对手,而是整个时代,如何融入这个时代才是我们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主编刘小萃总结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