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5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安徽财经大学联合专题调研组共同完成的《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6年)》,在“供销金融杯”2015-2016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发布。据了解,报告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供销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研究报告、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研究报告、其他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报告等6个部分组成。
报告指出我国合作经济发展呈现五大特点。第一,我国合作经济发展总体仍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数量与质量并重已成为发展方向。第二,不同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并存共同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但发展仍表现出很不平衡。截至2016年6月底,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66.9万家,实有入社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2.7%;中国供销合作社在2015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农村信用合作社网点逐年增加,所提供的涉农贷款逐年增长,依然是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其他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对缓慢。第三,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快慢有别。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实力较强,影响力较大;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但实力和影响力仍然较弱。第四,各地积极探索与创新“互联网+合作社”经营模式,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打造利益共同体,取得显著成效。第五,我国合作经济发展就总体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合作经济组织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够规范、政策支持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规范发展,提升质量势在必行。
针对我国合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强合作经济理论研究。当务之急是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并以此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合作经济理论、道路和制度,宣传合作社文化、弘扬合作社精神,尤其是要宣传实践中涌现的规范的合作社典型,以起到影响、带动和示范作用。二是要积极推动修改完善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制度。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修改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争取早日出台《合作社法》,以推动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有法可依、规范发展,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大力兴办合作社教育,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子商务经营模式,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以满足中国特色合作经济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者、政府的管理者都在不断探索之中,无论是从规模而言,还是从成长能力而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在向不断规范、不断壮大的方向发展。针对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报告给出了意见建议。创新农民合作社金融普惠措施,促进农民合作社产业发展;积极促进农民合作社在“产业扶贫”“三产融合”中发挥更大作用;立足长远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狠抓政策落实,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
据悉,从2010年开始,中华合作时报社联合安徽财经大学每年向社会发布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推动中国特色合作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如今,该报告已成为中国合作经济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发展研究报告。
(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