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1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 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 王长江

 

    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举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必将对“三农”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大背景下,作为长期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尽快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形势,勇于探索创新,深化金融服务,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创造的统筹兼顾、互利共赢。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影响一:促进经营理念转变。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为实现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匹配,农村金融机构有必要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营理念转变入手,积极转型升级,加快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推进自身的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以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要求。

    影响二:促进发展空间拓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是农产品“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通过规模经营等举措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引导生产,建立合理的供求调节机制,同时还要补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的方针,并对金融系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这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双创”活力被激活,农村地区巨大的资金需求也将为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作为一项国家力推的政策,必将配套一系列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为农村金融机构未来拓展各项业务“蓝海”,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影响三:促进产品服务创新。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的种类、灵活性和多样性供给上不足,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很多农民、农民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受制于有效抵押物不足,难以通过获得贷款扩大生产。农村金融机构若想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抓住发展机遇,就应主动作为,创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支持农业供给侧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农村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之策

    策略一:明确支持方向,提高金融供给准度。一方面,针对一些低效生产、单一生产以及过剩生产的问题,金融支持要有所控制,甚至要阶段性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农业生产的过剩及低效。另一方面,要倾斜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并扶持上规模、高效益的农业主体。一是支持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流转、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示范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农产品带的培育与发展壮大;大力支持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发展由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消费导向,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二是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要扶持培育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是支持农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包括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农业企业和农业经济组织加快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及网络销售平台,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引导农业企业与相关知名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依托农业生产基地、高铁高速路网等推进电子商务建设。

    策略二:创新信贷服务,加大金融供给力度。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强化服务功能,通过提高自身金融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发展原动力。一是创新运作模式,提升信贷运行效率。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公开办贷程序、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授信条件,实行“一站式”服务。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为平台,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开展评级授信,让被评定的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企业享受相应的信贷优惠政策。建立信贷服务“绿色通道”,整合信贷准入调查、授信额度核定、贷款审批流程,简化业务审批流程,加快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贷款审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资金需求。二是创新服务手段,拓宽融资担保方式。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与各类担保公司的合作形式,形成资源互补,拓宽农业供给侧改革领域的金融服务的广度。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独立决策、风险可控”的原则,与担保公司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树立共担风险的理念,除了联合开发新产品、相互推荐项目、拓宽营销渠道外,还应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客户信息的共享。适度放大担保基金倍数,为缺失有效抵质押物的农村客户的融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三是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客户不同需求。根据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特点,通过细分农村客户市场,增强产品的适配能力,设计符合涉农行业特性、企业特点、客户特质的金融产品,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周期,强化各类产品的新技术融合、功能完善和外部包装,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使农民得到更多的收入。

    策略三:实施配套措施,拓宽金融供给维度。农村金融机构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要做好相关扶持工作,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重新审视和评估原有的信贷结构,借助新技术升级完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通过“互联网+银行”拓宽金融供给空间,有效满足新经济业态的新需求。为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打造各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以及线上化的金融电商平台,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中下游端实现线上化和电商化发展,从而形成链条式的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循环。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在涉农资金筹集、基金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大力拓宽服务空间,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积极支持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引导涉农资金回流农村,进一步加大支农信贷投放。发展资产证券化,盘活金融资源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基金投资,降低农业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