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人博文


    茶中偷闲

    @漠如:

    喜欢国画,喜欢喝茶,喜欢写作,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如丰子恺先生这样集大成的人并不多。说到集大成,小明在《民国茶范》中有提到他是“烟、酒、茶”的集大成者。虽然大师有时候把烟灰抖进了茶杯,而且还要一口喝下,但如今看来,确实触碰了“烟、酒、茶”的精髓。

    @散人去也:

    捧书品茗的短暂时间里,不念过往,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茶清心静气,禅洗去尘缘,禅因茶而雅,心因茶而清。茶文化和禅文化,追求的都是这样一种境界,它教人从俗世里拔出双脚,于无法改变时,改变心境。茶是禅之缘,禅是茶之魂。浮生一杯茶,放下亦放下,如杯中清澈入眼,如茶中禅意安心。

    踏实地做茶

    @石昆牧:

    茶,尤其普洱茶,如果没有足够深入了解,妄想成为营销专家或是品牌销售总监,最后在市场低迷时候,原形毕露。目前我所了解的市场品牌销售总监,几乎就没有茶人、爱茶人,都只想透过茶来盈利,终归会失败。爱茶的人,会保护品牌、保护市场,营销专家只想要赚钱,且越快速获利为原则。而恰恰普洱茶是需要专业,需要时间;多数行业库存多就代表失败,而普洱茶是依赖库存来盈利,新茶获利不高,与其他行业概念不同。而若茶质不佳,没有适当仓储,长存久放,茶质必然衰败,没有相当实力与远见的品牌创造者,是不敢冒着风险,更何况世人多近视短利。

    @乐图茶人:

    市场病态,买东西的要便宜,卖东西的要利润,因此大量的劣质品横行。马帮在云南历史悠久,茶马古道更是响彻云霄,让普洱茶举世闻名,可是茶的品质好坏决定于本身的自然环境和茶农对自然(天时)的判断,绝不是自拉自唱的营销。

    @传家茗作-matrix:

    近两年,茶叶市场的不稳定,令众多茶企倍感头疼,因此出现了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营销手段。有人推出了高端定制茶礼,有人换上了文艺清新的产品包装,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所谓噱头所提出的低俗营销方式,在看见新闻的那一瞬间,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活久见”。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饱含物质文化层面,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同时,中国是文明古国,作为礼仪之邦,茶文化更是使其从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其中,采茶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可近几年如此低俗的采茶方式,实在是令人无法将其与茶文化的典雅、庄重联系到一起。

    @yn孙吉慧:

    茶叶虽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但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它的消费与市场经济晴雨直接相关。是茶企都想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搞好关系营销,其实这恰恰也是风险,不立足大众消费者消费的发展都是不稳固的。我不羡慕一月进店一人消费了一月的量,而更羡慕一月的量是上千消费者消费累计,后者其实更稳固,也更长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