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 蕾)11月12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中国茶产业的本质、趋势和商机——蒋同团队全国分享会(北京站)”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各地茶行业协会负责人、幸福茶农合作社代表、经销商代表、茶行业媒体等200余人莅临现场。和君集团茶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幸福茶农创始人蒋同详尽分析了中国茶产业的本质、趋势、商机等行业热点问题。
2016茶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2006年到2016年,对中国茶产业而言是最辉煌的黄金十年。十年间,茶行业由种植的产品经济向市场运营的品牌经济华丽转身;十年间,各种茶节、茶会频繁举办,热闹而繁华;十年间,茶产业由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和文化产业前进发展。经过了黄金十年,2016年茶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蒋同如是说。
蒋同指出,总结茶行业这十年的发展步伐发现,领先的茶企都是谁率先吆喝,谁先崛起。“随着信息的对称、知识的普及、消费的升级,这种方式不会再持续。继续以这种方式发展的企业将会被产业抛弃,被创新的后来者代替。这就是中国茶业最大的机会。”蒋同指出。
当下核心问题是茶园质量安全
蒋同还深刻剖析了茶产业的发展轨迹,4大产区、8000万茶农整体形成了中国茶叶种植格局,但高利润主要在成品茶运营商手里,大家不愿花精力、时间搞低利润的茶园基础建设。“1886年,中国出口茶叶13.4万吨,10万吨红茶。1989年,用了近100年,恢复到10万吨。1989年后,从10万吨跌到3万吨。当今中国茶叶出口30多万吨,红茶占3万多吨,绿茶微利无利,当今的茶叶贸易,尚不及满清时期。核心的问题就是上游茶园质量安全问题。”蒋同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组织8000万茶农,统一生产标准,生产安全、正宗、地道的好茶;其次,要组织60万家茶馆、茶楼、茶店传播、销售安全、正宗、地道的好茶。
创新生产方式 合理分配利益
此次会议上,蒋同重点介绍了幸福茶农如何组织农民改变产业现状。生产管理上,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下设幸福茶农讲习所,组织专家、教授和技术能手,手把手或者通过互联网辅导、培训茶农,提升茶农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种植水平。同时,通过物联网科技化管理茶园,保证茶叶品质。茶旅结合上,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的日常管理,建设茶园、茶山、茶村。文化建设上,以村为单位,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移风易俗,端正茶农价值观。除了茶叶生产加工的培训,幸福茶农定期组织专家,给茶农进行养生保健、茶文化、儿童教育等内容丰富的培训。
蒋同团队清醒地认识到,茶产业的基础是茶农,是种植业,要从源头抓起,把小、散、乱、弱的8000万茶农有效组织起来,让产业第一线的茶农富裕了,这个产业才有希望。幸福茶农在云南、四川、安徽等地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12个幸福茶农专业合作社,整合了20万亩茶园,幸福茶农的品牌及幸福茶农的模式早已被业界所关注。
据介绍,幸福茶农计划在2017年扩大到50个专业合作社,2018年扩大到200个专业合作社,并已着手打造销售终端“幸福茶园”——构建100个“幸福茶园”专卖体验店,建立百万元茶店,千万区域经销商的营销战略,由点到面构建全国名优茶区、特色茶区、特色农产品区等产业基地。
会议还邀请了合作社代表、经销商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具体实践。
会后,蒋同团队首部产业专著《中国茶事》举行签售,受到了现场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