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冷链的要求日益增强,而我国冷链物流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资本投入上都略显不足。为了解决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健全,日前,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等多家行业组织联合召开“全国冷链运营联盟成立大会暨第十届全国冷库年会”,共同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切实保障农产品与食品的安全与品质。
冷链物流问题突出影响农产品质量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冷库与冷藏车辆的规模大幅增加,冷库容积已达1亿立方米以上,冷藏车辆已达9万辆左右;冷链物流的标准体系正在得到完善,也涌现出一批全国性的大型冷链物流公司,但是仍然存在突出问题。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专职副会长沈绍基介绍,首先,我国冷库的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多数市场冷库仍以分格出租为主。我国公共冷库与企业自用冷库各占78%与22%。公共冷库的约60%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冷库,绝大多数没有封闭式站台,食品的进出库与在库储存由市场交易商户自行管理。这种状况导致农产品进出库频繁、能耗高、不卫生,库内温度波动大、直接影响库内食品的品质,食品安全难以保障;液氨制冷条件下如果分格出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其次,冷藏冷冻车的温度控制程度很低,常温车运冷冻食品、冷冻冷藏车不制冷的现象比较普遍,冷库与冷冻冷藏车,分属不同的经营主体,冷库经营者对进出冷库的车辆没有严格的温度查验,使得温度不稳定,食品品质下降。再次,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很低,食品质量信息、经营信息、温控信息得不到实时、准确、动态记录。导致追溯信息不能完整、准确、持续;政府监管缺乏依据,责任追究难以到位。最后,冷链运营的组织化程度很低,一体化、网络化的运营体系远没有建立,全国性网络化运营的企业少,市场集中度低,市场门槛低,有些地区盲目建设冷库,有的城市已经出现供过于求。大量的冷链信息平台,只是部分解决了“车货匹配”的问题,没有解决冷链运营的调度与管理问题。分散的小冷库、改建的冷库、个体司机,无序竞争,存在大量安全隐患,而且物流效率低、成本高。
运营联盟有望改善冷链物流体系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院长吴茂玉指出,冷链物流资源的“小、散”的状况,不可能快速改变,但可以通过公共管理平台进行整合;“差”的状况,要通过标准化门槛与行业自律,逐步提高。
据了解,此次全国冷链物流体系联盟形成五个“三”的总体架构形,将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吴茂玉介绍,首先是政府、协会、企业,三者各负其责。政府的责任是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全程监管,政府不宜成为建设与运营的主体;企业是冷链物流建设与运营的主体,也是农产品“保质、保品、保追溯”的责任主体;行业协会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组织者、规则的制订者、行业自律的协调人。冷链领域的相关商协会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推动、协调推进。
其次是横向、纵向与立体,三者同步整合。通过三者整合要改变以农批市场、以城市、以省域为边界建设冷链信息平台的作法,建立健全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实现冷链资源的横向整合、提高冷链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冷链供应链的纵向整合、提高全程冷链率,实现线下冷链运营与线上冷链信息管理的立体整合,保障全程、实时监控。
再次是标准、认证与运营,三者依次推进。冷链物流运营必须先有门槛,即各项标准,现有冷链的标准比较多,应当通过清理、整合、完善,形成统一、完整、完善的冷链物流运营规范;有标准就必须得到执行,要保障执行就需要组织系统培训,需要有行业认证、有行业自律。具备相应条件、达到相应水平的企业,就应当使用全国统一的公共管理平台,用平台的SAAS系统规范企业的运营管理行为,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组织的全程监控。
再再次是质检、冷链、追溯,三者融为一体。鉴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应当从产品质检开始,同时,冷链物流企业必须依托全国统一的公共管理平台生成的追溯二维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信息进行管理,冷链物流企业应当承担质检、冷链与追溯三个方面的责任。
最后是物流、生产、交易,三者相互衔接。“保质、保品、保追溯”的冷链物流平台,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安全与品质,农产品的生产者既可以通过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外包冷链服务需求,也可以将“保质保品保追溯”的产品通过现货市场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产品,农产品的末端经营者或消费者,可以通过现货市场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购“保质保品保追溯”的农产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圈。
“此次联盟,不同于业内企业自发组建的联盟,也不同于单一商协会组建的企业联盟,是肩负推动冷链物流标准化与信息化以及全程监控与全程追溯使命的联盟,是农产品及食品全产业链的联盟,它覆盖了业务运营、监控管理、增值服务三大核心能力。”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鲁芳校介绍,首先,它是业务运营平台,平台对温控食品质量检测信息登记、食品赋码和扫码、食品出入库、冷藏车辆调度和运输、温度监控等业务操作进行了标准化,冷链物流企业使用该平台将确保冷链作业的合规性,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冷链物流企业无须另行建立信息系统,节省了企业投入;其次,它是监控管理平台,所有进入平台的食品被赋以唯一编码,以该编码为载体,动态记录食品质量检测信息、温控信息等,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可追溯信息,提供全程监控和对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此外,依托企业真实运营数据(如温度达标率、温度波动性、温度监控率)产生的冷链物流企业评价信息,帮助优秀企业打造品牌,获得更多商业机会;最后,它是增值服务平台,平台打造了超越企业个体,覆盖全国的网络化、社会化冷链生态体系。通过车货库动态对接,整合社会冷链资源,提高企业冷链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对接电商,帮助企业拓展销售通道,提高库存周转。
链 接
“全国冷链运营联盟”的四个特点
(一)由多家全国性商协会共同发起组建的“冷链运营联盟”,主导开发与深度监控的“公共管理平台”,可以保障运营规则的专业性、权威性与平台数据的公信力。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是1995年在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仓储行业的社团组织。自2007年组建冷藏库分会以来,为推动冷库建设与冷链物流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掌握全国冷库资源及企业经营状况。中仓协冷链方面的会员企业可以成为“联盟”的主体会员,成为支撑冷链物流运营的骨干力量。
中国畜牧业协会、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等行业组织,是各类温控食品生产与流通领域的商协会,其会员基本属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冷链服务的需求者与提供者共同组成的“联盟”,有利于建立冷链物流的完整生态圈、驱动冷链运营平台的良性运营。
中仓协具有开发与运营全国性SAAS平台的丰富经验。正在开发、即将上线的“全国冷链运营公共管理平台”是在此前经验基础上的拓展与再创新。
(二)依据食品与冷链物流的各项标准,以经认证的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为重点,以经认可的各类冷链物流企业为主体,整合冷链物流的供需资源,确保全程冷链不断链。
(三)依托“全国冷链物流运营公共管理平台”(中央数据库,SAAS系统),实现食品质检、赋码追溯与低温仓储管理系统、低温运输配送管理系统以及融资存货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避免企业重复开发,实现冷链全程监控。
(四)通过政府支持、市场化整合、企业化运作、行业自律,保障平台供需信息的持续更新、冷链物流服务线上交易与线下运营的有机结合、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
(合 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