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0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茗茶贷”浇灌地方支柱产业
广东省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 杨连花 谢佳锋

 

    “英德红茶”历史悠久、享誉国际,曾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清单备选产品”等荣誉,使制茶业成为英德市地方特色产业中品牌效益最为深远的产业之一。英德市凭借红茶产品的蓬勃发展,制茶业已逐渐发展为当地支柱产业。

    广东省英德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英德市“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一直关注制茶业发展状况,利用“探茶农、进茶企、访茶园”的方式对制茶业开展综合调研,深入了解以茶叶生产、深加工、茶场旅游、茶艺服务等环节相结合的产业链,摸清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为推动“英德红茶”的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创新信贷产品 做实“草根金融”

    为进一步支持茶农、茶企扩大生产规模,助力地方特色品牌产业发展,英德联社充分发挥扎根农村的“草根金融”优势,于2014年推出“茗茶贷”信贷产品,并创新引入茶权作为担保品,积极开展茶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茶权指茶树、茶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种植户可以茶园、茶树作为担保品申请贷款。以茶权作为担保品的创新之举,打破了长期以来涉茶贷款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单一格局,使“沉睡”的茶权资源变成可流转变现的资产,为缺少房产抵押物的茶农、茶企带来了福音。截至2016年9月末,英德联社已累计发放“茗茶贷”贷款115笔,贷款金额超过33599万元,其中两户为茶权抵押贷款,贷款金额合计2200万元。“茗茶贷”自推出以来,受到广大茶农、茶企的热烈追捧,为茶企、茶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帮助当地制茶业规模不断壮大。

    优化运作模式 灌溉“金融活水”

    由于茶叶采摘的季节性要求,涉茶类贷款资金需求具有季节性强的特点。为避免茶农、茶企因缺乏资金而错失生产发展机遇,英德联社根据茶权抵押贷款的实际运作情况,定点优化“茗茶贷”运作模式,形成贷款受理→调查、评估→审查、审批→茶权担保登记→购买保险→贷款发放这一环环相扣的信贷流程。同时,在产茶旺季为茶农、茶企开辟信贷绿色通道。信贷人员以“优先受理、及时审批”为原则,优先处理茶农、茶企的“茗茶贷”贷款申请,审批部门加派人员缩短审批时间,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贷款审批,确保茶农、茶企及时得到融通资金,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畅饮“金融活水 ”。 

    打造专业团队 “把脉”信贷风险

    由于制茶业产品工艺复杂,且专业性较强,要求信贷人员具备制茶专业知识,在合理控制贷款投放、防控风险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支持制茶业的发展。英德联社积极打造专业化信贷团队,带领信贷人员走入茶园、走近茶树,从“望、闻、问”三大角度了解“茗茶贷”专业内涵。

    一是“望”成本。茶叶的等级分高低,档次不同,价格差异甚大。学会看茶的品相是调查的首要难关,信贷人员必须对茶叶的加工包装、机器设备、流水线安装、茶机运转的制造成本有一定了解,才能在前期调查中作出合理估算,把握客户实际的经营成本和资金需求。二是“闻”销路。产品销路是信贷资金的有力保障,信贷人员需要对制茶业行情具有灵敏的嗅觉,时刻关注行情波动,把握客户资金流向,重点关注资金链紧张的贷款客户情况,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三是“问”价值。由于茶叶品种繁多,等级各有高低,信贷人员对茶权担保品的价值往往难以进行正确判断。信贷人员要培养对茶树价值的评估经验,合理运用具有专业资质的评估公司所出具的评估报告,结合市场供求情况,动态更新茶权评估价值,确保担保品足值有效。

    英德联社“茗茶贷”推出两年,已成功为英德地区制茶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资金支持,帮助茶农扩大生产,助力茶企走出家门。金融产品与特色产业的有机结合也为英德联社的产品开发带来了全新的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