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风险特征交织复杂、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压力陡增等挑战。如何破解当前的发展困境,保持持续发展,践行普惠金融,提高盈利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是摆在每一家金融机构面前的新课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本质是服务型的企业,不管在什么时候,着力点和落脚点都在“服务”二字上,而服务最终是通过每一名员工去推动和落实的。因此,以人为本,进行量化管理,靶向考核,以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力性和工作积极性,助推企业提质增效,才是实现发展的正确途径。
江苏句容农村商业银行主动应对挑战,与广州天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银行绩效考核系统,按照“绩效激励、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量化管理,靶向考核,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全行业绩增长明显、效益显著提高。
绩效考评体系的概况
从2013年开始,句容农商银行已淡化时点性规模考评指标,不设定单项或临时性考评指标和单纯以市场份额为要求的考评指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体系,实施由总行垂直考核到员工个人的绩效考评体系;依托和天维公司合作开发的绩效考核系统对所有员工量化管理,靶向考核。
绩效考评指标包含组织资金、信贷管理、不良贷款清降、会计业务量绩效、电子银行、中间业务、等级行管理等指标,风险管理类指标细化了5级分类往年不良贷款清收、新增不良贷款控制、瑕疵类贷款余额控制、5级分类偏离度、抵质押贷款比例等考核。发展转型类指标中能够重点体现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指标,主要通过增户扩面、联保贷款、扶贫贷款、创业贷款等形式增加对涉农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句容农商银行建立对利润等指标的动态调整机制,在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利润目标;不存在“双线”考评,条线绩效考评指标由总行汇总综合下达,由总行相关部门负责分支机构绩效考评管理。
绩效考核系统的构建
贯彻发展战略、明确考核导向。绩效考核是银行的“指挥棒”,是员工的“行动指南”,句容农商银行和天维公司合作开发了“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时首先确定了绩效考核重点:全员考核,先易后难,逐步由考核到机构过渡到由总行依据绩效考核系统数据兑现到个人模式,通过考核系统解决了存款业绩分配精细化、信贷管理绩效风险权责对等等问题。
细化考核规则与激励制度。所有人员通过绩效考核系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营销的业绩是多少,任务完成多少,绩效工资是多少,通过系统查询一目了然;贷款营销和信贷管理风险控制责、权、利相结合;劳动计酬与经营效益挂钩、体现多劳多得、按绩取酬、公平竞争;绩效结果分配采用总行垂直考核兑现到个人加支行长二次分配,业绩考核和管理考核相结合,这些细化的考核和科学的激励制度,更加的透明、公开、公平,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营销工作,帮助员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句容农商行整体业绩,实现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
考核体系搭建。句容农商银行搭建了集经营机构考核、客户经理考核、综合柜员考核、机构负责人考核等于一体的考核体系。
建设效果显著。句容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系统自启动以来,行领导高度重视,实施期间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积极配合;上线后在行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和员工的支持赞赏。句容农商银行2012年建设绩效考核系统,2013年实行机构考核和行员考核并行,2014年开始存款绩效、贷款收息绩效、会计业务量绩效均由绩效考核系统自动计算,考核结果采用总行垂直考核兑现到个人加支行长二次分配。由于实行考核到个人、多劳多得的这样一种机制模式,句容农商银行在当前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截至6月末,该行在职员工462人,设置13个职能部门,下设30个支行、1个营业部和3个分理处;各项存款总额达170.85亿元,比2012年年末增长87.15亿元,当年新增28.2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05.65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45.35亿元,当年新增5.33亿元;存贷款总量、增量、增幅、市场份额均居当地金融机构之首,其他各项业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绩效考核系统建设,而要使绩效考核系统建设在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绩效考核建设需要行领导重视并持续关注;需要各职能部门细化考核细则统一归并至绩效考核办法中;需要科技部门确认数据源;需要考核对象确认存量数据同时需要公平公正确认增量业绩;考核结果自上而下以绩效考核系统生成的业绩和绩效为准。此外,绩效考核建设是一个逐步改进和完善的系统工程,除了总行的大力推行,支行的积极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考核措施制定不仅要考核到支行还要考核兑现到个人,做到支行考核有抓手,系统兑现员工有盼头。业绩决定绩效,更好地利用绩效配置措施就能激发员工参与业绩营销的热情,起到员工积极参与,以绩效促进业绩提升的目的。与此同时,句容农商银行在“效率优先”的刺激导向下,为兼顾公平,年末由总行根据考核结果和支行差异以及个人实际情况综合考量给予相应补差,实现“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