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无论农产品物流还是生鲜电商行业,有不少国内企业曾为是否自建冷链物流系统而苦思冥想。当看到京东等企业自建冷链物流而成为企业竞争优势后,不少企业也便有了上马冷链物流的“冲动”。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对于农产品物流、生鲜电商以及传统食品等企业来说,自建冷链物流“缺课”甚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冷库类型、设备选型以及冷库建设成本问题等。
专家们指出,投资冷链物流不可“跟风”和简单模仿,别的企业投资成功并非自己投资成功的保证;对于一个物流企业来说,是否需要自建冷库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冷库,都要有科学根据;处理好功能需要与投入产出比,即经济效益之间关系是重要内容。
系统集成的三大关键要素
“近几年来,冷链物流逐渐成为物流的热点之一。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立体化冷库和自动化冷库建设项目逐年增加,并且有快速扩大的趋势。”北京伍强科技董事长总裁尹军琪介绍了这一行业出现的新变化。
业内人士指出,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物流企业、生鲜经营者尤其是电商企业面对的头等大事。那么,冷链的关键要素——冷库建设怎样把握趋势呢?
尹军琪介绍,冷库建设可分为两部分:仓库本身的建设和库内物流设备与系统的配置,所要遵循的标准各不相同。我国冷库建设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制冷方式、屋面、墙面、地面、基础、消防、电气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从系统集成角度看,冷库规划建设应首先抓住三个关键:
第一,单元化物流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内容。单元本身存在上下游的一致性,会对冷链物流带来规定性的影响。近年来,物流设备的各种规范在制定之中,尤其是货架的规范已经非常细致。其他方面尽管没有完善,但也有章可循。
第二,选择适应于低温环境的材料非常关键。低温环境下的物流设备与常温有很多不同。因此,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在设备方面,有些材料在低温下其力学性能发生根本改变。此外,润滑、照明灯也与常温下有很大差异,在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第三,作为特殊仓库,冷库也要严格满足建筑消防规范。由于低温的原因,通常在常温下的自动喷淋系统不能在冷库环境下正常工作,所以冷库内不可能设置自动喷淋系统,必要时可考虑其他措施。
自动化与密集存储成为主要趋势
尹军琪认为,在选型中,建设自动化冷库有许多优点。其一,库存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在采用密集存储情况下,库存能力比传统叉车库或平面库要提高3—5倍甚至更高,比普通自动化立体库也要提高30%以上,而采用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其二,作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几乎不需要考虑作业人员的适应性问题。
专家认为,未来冷库建设的发展方向必然是自动化作业、密集化存储为主。第一,存储。立体存储和密集存储将是冷库的优选。目前看,自动化立体库为代表的立体存储仍是未来发展的重点,而以穿梭板为代表的密集存储技术会改变冷库建设格局。第二,作业。自动化作业将全面取代人工作业。很多大型冷库甚至会出现无人化趋势。第三,信息化与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将是趋势,冷链物流业也不例外。
自建:要考虑三方面因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提出了对冷库建设中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建议。其中的关键问题有:第一,要认识到,与传统普货仓库比,冷库建设成本更高。冷库建设成本在3000—3500元/平方米,高端的冷库建设成本约在5000元/平方米或者更高水平。远高于普通仓库。第二,传统农产品和食品物流企业,冷库经营还有季节性差异。很多企业旺季出入库量大,淡季则很少,甚至出现冷库闲置现象。第三,企业还要考量业务量。如果以电商业态为主,企业要考虑盈利能力能否支撑起冷库的运营成本。
所以,秦玉鸣认为,不管电商企业还是传统食品企业,都可以考虑将冷链物流外包,由第三方提供储运,这更利于企业进行成本管控。此外,冷库建设还牵涉到食品安全问题,企业更要慎重对待,看是否能够做到合规。
建冷库从四方面“反躬自问”
秦玉鸣介绍说,一般经过一番了解和调研后,企业准备建冷库时,还有四大问题需要审视:
第一,凭什么建?应有全面科学论证。有的企业准备建库是作为第三方储存库,依据只是交通便利这一条件,对产业链情况却不甚了解。此时,若贸然投资,建成后可能会“遭冷落”。
第二,建什么类型库?这与细分行业和经营产品的特性有关,冷库类型必须与之匹配。按温度区间划分为:超低温库、速冻库、冷冻库、冷藏库、气调库等;按功能划分为:加工型、仓储型、配送型、批发市场型、宅配型等。目前,冷库建设向多温区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即一个冷库既有储存功能也有配送、加工、分拣、包装、冷藏等功能。
第三,建库成本如何平衡?冷库的建设成本容易成为不少企业计算的重点,后期运营成本则考量不足。事实上,建设成本高投资大的高端冷库往往效益在后期显现。
第四,技术是否越先进越好吗?目前来看,冷库中运用自动化技术确实能提高操作效率,但密集存储技术更考验物流标准化,企业在选择时需要多方面论证。
专家们强调,冷库建设只是冷链物流的其中一环,企业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还要从运输、仓配以及系统集成化、智能化等多方面下功夫。
(何成文 田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