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6年10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8粒种子长成国内最大西洋参产区
山东威海文登区积极发展西洋参产业带领农民致富
□ 本报记者 李彩琴 文/图

文化节期间,威海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展销的各类西洋参产品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
刚刚采挖的西洋参鲜参。

    

    10月15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的参农们正在地里采收西洋参。金秋十月正是收获季,这些集中连片种植西洋参的生态大棚没有辜负4年的光阴——参农时卫东用双叉锄挖开土地,一棵棵主根约10公分的西洋参露了出来。同日,为进一步提升“文登西洋参”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整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力量推动文登西洋参品质提升和加工交易,延伸产业链条,帮助参农增收,由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海南供销大集控股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二届文登西洋参文化节正在张家产镇进行。

    文化节期间,西洋参(文登)交易中心揭牌,西洋参生态原产地申请评定启动仪式启动,围绕西洋参产业加工与交易的多项协议签约,西洋参产业发展研讨会召开,而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展示了文登区借助多方力量发展西洋参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起步

    从8粒种子到国内最大西洋参主产区

    在文登,很多人对“8粒种子”的故事津津乐道。文登地处北纬37°,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非常适宜名贵中药材生长。上世纪80年代初,农业部将原产于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引进我国,本没有安排山东试种。但张家产镇口子李村王继振用8粒种子试种,30多年后的今天,文登西洋参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年出圃西洋参面积1.1万亩,产量达5500吨,占全国年总产量的70%,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

    除了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造就了文登西洋参的绝佳品质,让其得到社会认可,文登区政府对西洋参产业的扶持也功不可没。近年来,文登区政府把发展西洋参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编制了西洋参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加大对西洋参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扶持,致力于打造一条集西洋参产、供、加、销于一体的产业链。2011年,“文登西洋参”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通过加快建设种植基地、培育和发展加工龙头企业、注重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加强信息宣传、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等措施,“龙头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西洋参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

    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让参农收入不再单一

    经过30多年的摸索发展,文登已经形成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一整套技术。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生产阶段,那参农的增收渠道势必狭窄。“鲜参烘干切片之后,价格会翻倍增长。”在口子李村的继振西洋参加工厂,文登西洋参协会会长王文智说,几十元一斤的鲜参经过烘干切片后,价格可卖到几百元。

    然而,作为名贵中药材,西洋参的加工尤其是精深加工门槛很高。据记者了解,因文登西洋参形状、色泽都非常接近美国的花旗参,且价低质高,所以成为南方加工企业的首选。每年主要由广东、福建等地客商收购精加工后,再销往国内及世界各地。这也意味着文登参农和文登西洋参产业的利益空间多来自于种植阶段。

    王文智坦言,与迅速扩大的西洋参种植规模相比,文登西洋参加工企业相对较少,参农多将鲜参卖给各地商贩,不仅参农收益少,对文登西洋参品牌也是一种削弱。数据显示,文登区现拥有西洋参初加工厂30多家,仅能消化全区西洋参年总产量的20%。

    为此,拉长产业链条成为摆在文登面前的一条必由之路。在文登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成立的中科文登生物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技术人员表示,经过多年研发,他们已经成功破解了皂苷提取、西洋参细胞破壁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依托科研队伍和研发能力,文登颐阳酒业等本土企业生产的西洋参细胞破壁粉、西洋参含片、西洋参功能饮料、西洋参膏等深加工产品正在不断推向市场。

    而从本届文化节上传来的声音也让文登参农们为之一振。一方面,西洋参(文登)交易中心的挂牌,标志着文登由全国最大西洋参主产区向打造西洋参交易集散地迈出重要一步。交易中心总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主要分为技术培训教学区、标准化种植生产示范区、西洋参投入品监管区、电子商务交易区、集散交易中心区、西洋参检测化验区和西洋参文化展示区7大区域,在搭建服务交易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西洋参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建设。

    与此同时,为拓展销售渠道,威海市文登区供销合作社下属的威海市供销农产品有限公司、威海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文化节期间同步启动了西洋参网上销售,与淘宝、京东、‘供销e家’及供销大集等多个网络销售平台深度合作,发挥“互联网+”的聚合功能,实现原产地与销售商、消费者有效“链接”。正如张家产镇党委书记刘新伟所言,争得西洋参交易“话语权”,必须打破以往“地头买卖”。

    另一方面,文化节期间,文登区政府、西洋参产业办等还与中国汉光集团等多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加强文登西洋参深度研发加工;还将进一步开展西洋参产业科研、育种、信息、医药、食品等项目的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未来

    提升品质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

    作为一种中药材,西洋参的质量受到严格的监管。据文登区农业局副局长鞠在华介绍,2015版《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安全性控制水平大幅提升,特别是加强对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限控,在淘汰市场劣质西洋参的同时也提示广大参农按标种植。

    今年3月,文登成立了西洋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引入国内高层次检验、检测机构,对西洋参按重金属、农药残留区分等级,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产品,贴上“文登西洋参”地理标识标签,从而进一步叫响文登西洋参品牌。现在,文登西洋参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并有8000亩基地获得绿色认证。文化节上启动的文登西洋参原产地评定一旦确立,将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之后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质量是生存之本。文登区西洋参产业办公室副主任谷召俊表示,文化节期间举办的西洋参产业发展研讨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广大参农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种植管理,使文登西洋参的品质进一步提升。果然,研讨会上的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西洋参的质量问题。他们指出,要让文登西洋参的品质得到保障,让品牌得到保护,首先要坚决抵制使用膨大剂、染色、违规喷洒农药等错误的生产方式,确保产品重金属和农残不超标;其次,要改进储存、养护方式,保障西洋参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害;再次,要由粗放型的生产种植向集约型转化,加快建立新型产业模式;最后,作为我国西洋参的主产地,文登应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以引导产业发展——有了标准就有了话语权,为将来国家制定相关标准建立范本,同时也有助于文登西洋参打入国际市场。

    威海市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告诉记者,近年来,文登区供销合作社在确保西洋参产品品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为提高行业集约化发展程度,他们发动基层社依托种植大户、吸引中小种植户先后成立了文智西洋参合作社等10余家参控股西洋参专业合作社。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西洋参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100多户,种植面积发展到1.8万亩,成为文登西洋参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确保西洋参品质,他们与高等院校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并制定了《文登西洋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同时拿出专项资金,设立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

    “西洋参在文登发展了35年,形成了一个富民产业。参农必须转变思想、规范种植,决不能让这个产业砸在我们手里。只有规范化种植、采收、加工,才能保障西洋参产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参农增收。”谷召俊表示。据悉,因为3年生的西洋参及采取5-7天烘干的硬枝参有效成分及中药浸出物达不到《中华药典》、药厂的要求,不属于中草药,属于农副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打造文登参产地品牌。他们计划用协会的力量,由种参大户带头,倡导所有参农西洋参4年采收,并逐步实现低温烘干的软枝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