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文件、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在江苏省社、盐城市社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化综合改革,通过内挖潜力、外寻合作,实施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坚持合作制原则,扎实组织和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实现了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涅槃重生”。
统一思想,推动基层社建设“从零做起”。
滨海县供销合作社从2001年起对原25家基层供销合作社全部实施破产改制,成了全省少有的几家没有基层社的县级社。针对破产改制后“人员走光、资产卖光”的情况,近年来,县社一班人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推动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从零做起”的各项措施。
统一认识,坚定基层社恢复重建的决心。2010年3月起,通过组织召开县社机关人员会议,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鼓励机关干部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打造平台,创造基层社恢复重建的条件。按照国务院[2009]40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社要求,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于2010年10月,注册成立了滨海县新合作资产管理公司,建立起县社系统投资管理和经营服务综合平台。内挖潜力,寻求基层社恢复重建的资金。利用棉麻公司原通榆仓库土地,通过带条件招拍挂,建成基层社超市,同时县政府返土地出让金272万元,为基层社恢复重建挖掘到“第一桶金”。
强化合作,实现基层社建设“从无到有”。
从2011年起,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按照去行政化机制,以县社资产管理公司为平台,坚持合作制原则,按《公司法》运营,因地制宜,把建办基层社经营实体作为恢复重建基层组织的首要工作来抓。
通过土地资产置换创建基层社经营实体。利用棉麻公司原通榆仓库8400平方米土地,通过带条件招拍挂,中标人无偿为县社建成2000多平方米超市,把超市作为通榆基层社经营实体,注册成立了通榆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基层社)。
通过与经营大户合股创建基层社经营实体。县社资产管理公司与镇区经营大户合股创办,注册资本50万元,按照县社资产公司参股51%,经营大户参股49%的比例注册成立基层供销合作有限公司的形式创办基层供销社。在滨淮、正红、五汛、蔡桥、陈涛、滨海港等镇,都是以合作参股模式组建了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基层社)。
通过与参股企业合股创建基层社经营实体。县社资产管理公司与禾田农资公司合股新建具有2000多平方米、3000吨仓容的农资配送中心,成立了东坎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基层社),主要经营化肥、农药等业务。县社资产管理公司与苏永贸易公司合股建办3400平方米超市,成立了八滩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基层社)。
通过与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股创办基层社经营实体。天场镇苗木花卉栽培面广量大,作为该区重点产业发展,县社同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入股合作创办天场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土地流转、农业技术、产销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创新思路,推进基层社建设“从有到全”。
根据省、市社统一部署,2014年底完成了12家建制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全覆盖,其中九家基层社创办了日用品大型超市或农资配送中心等经营实体。通过创新思路,逐步建立功能齐全的基层社。
基层社由实体经营向合作服务延伸,积极实施基层社升级改造。全面实施基层社改造升级工程,办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基层供销合作社,实现从有到全的转变。要求基层社入股创办有一定自主产权、有相关业务联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近两年按省级示范社标准在河西、十四顷、天场等村创办了一批综合服务社,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更为便捷、安全、实惠的服务。
经营服务由线下向线上延伸,积极开展电商服务。第一,在京东网发展电子商务,在滨淮等基层社超市内开设电子商城,实现实体店与网店同步运营。第二,在阿里巴巴(天猫)网发展电子商务,目前蔡桥等基层社农资配供中心已成功开展网上销售。第三,在省社地平线网发展电子商务,县社同果老公司合作成立海岸线电子商务公司并开设了农产品滨海馆。第四,在卖货郎网发展电子商务,依托投资5亿元在建的中国供销滨海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滨海建设运营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镇村建设服务站。
由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积极开展农业规模服务。2015年,由县社资产管理公司、蔡桥基层社、十四顷村“两委”共同出资,创办了滨海县十四顷农机专业合作社,对该村3000亩流转连片土地提供联耕联种服务。今年已由蔡桥、陈涛、滨淮等基层社参股领办农机合作社,逐步成立农机合作联合社,开展农业规模服务。
供销服务向信用服务延伸,积极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东坎基层社领办了融益农资合作社、滨淮基层社领办的惠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积极开展农民资金互助服务,今年以来,两家专业合作社已为社员提供互助资金1300余万元,受到广大社员的欢迎和好评。惠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全国总社下属的中合联公司合作,既规范业务运营,又防范金融风险。
由管资产向管资本延伸,切实加强系统资本监管。采取委派法人代表管理的办法,实行承包经营,强化参股企业内部管理,实行固定回报。坚持实施参股基层社半年审计制度,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特别强化对参股基层社财务管理,按时收缴企业红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强化基层社剩余土地资产监管利用,通过“土地换资产”的办法,完成了通榆社等土地综合利用。建立违法侵占土地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打击违法侵占土地行为,维护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
深化改革,实现基层社建设“从全到强”。
县社按照省社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三体两强” 基层社建设十条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基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水平。
一是体现合作制原则。逐步完善基层社合作制治理结构,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制,率先在滨淮基层社试点,召开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实现基层社经营业务活动“一卡通”,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区域性农民合作联合社。二是体现综合性原则。建立包括供销合作、生产合作、信用合作等在内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同时切实保持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系完整性,防止简单的企业化、公司化。三是体现市场化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市场运行更高效,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确保基层社“立得住、站得牢”,成为有效开展为农服务的主阵地,增强基层社“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能力。四是体现开放式原则。着力推进基层社民主办社、开放办社,吸引各类经济组织广泛参加,经营大户积极参股,农民群众愿意参与,实行民主管理。通过县级社有限资金投入,创办为农服务项目,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五是体现为三农原则。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基层社立身基本,生存之基,做到为农、务农、姓农。积极开展社村共建,加强与村“两委”投资合作,鼓励村“两委”负责人入社参股,吸纳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在供销合作社投资合作的为农服务组织中任负责人。
争取支持,实现基层社建设“从强到实”。
一是实现基层社改造提升,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省、市社的关心。在机构设计及职能配置上得到支持。县政府2010年出台《滨海县供销合作总社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了县社为正科级建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经费渠道为财政全额拨款。在资金投入上得到支持。2016财政批复财政预算250余万元,同时,每年拨款系统解困金30万元以上。每年土地租金和出让金全额返还给县社用于创办为农服务项目。在扶持资金上得到支持。近几年来,在省市社关心下争取省社新网工程扶持项目8个、农开项目1个,获扶持资金590余万元。
二是实现基层社改造提升,赢得了村两委和广大农民的广泛参与。目前农民参与基层社数量仍显不足,还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多存在买卖等服务关系,要大力发展村“两委”、农民广泛参与的基层社。近年来,县社在基层社恢复重建过程中,积极与村两委合作,约请农户参加,实行“供销社+合作社+村“两委”+农户”的合作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村共建、农民参与的合作共赢新路子。
三是实现基层社改造提升,更需要组织者和实践者有勇气、敢担当。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供销合作社人的期望和要求。在困难面前敢上、在矛盾面前敢管、在风险面前敢闯,任务没有完成、工作没有起色、难题没有解决,就要食不甘味,这是我们供销合作社人,尤其是县级社一班人的责任担当。下一步,我们将全身心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一步扎实组织滨海县社“三体两强”基层社创建和薄弱基层社改造,实现农民得实惠、供销合作社得发展的双赢。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