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9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甘陇大地上的农金传承
甘肃农信系统优秀党员干部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农金事业
□ 本报记者 张永乐

图为甘肃省“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区日光温室。中新社 发 姜爱平 摄

        

  8月29日,记者抵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地:甘肃会宁,并由此追溯。至9月2日,从河东到河西,深入红军长征走过的会宁、通渭、高台、永昌,在这片血与火浸烤过的土地上,深切感受到甘肃农信人特有的质朴、坚韧。

  他们攻坚克难、改革发展,成为新时期当之无愧的支农“主力军”。

  他们身上,奔腾着宝贵的长征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

  他们注重实干、不善言辞,相处时偶尔袒露的心声,尽管语言风格不同,却质朴天然,具有一种刀砍斧劈般的力量。

    会宁 何向东:坚信毛泽东思想

    清代重臣、陕甘总督左宗棠曾评价会宁:“苦瘠甲天下。”

    会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向东,扎根“苦瘠”之地,谱写了一段传奇。

    2008年2月上任以来,他艰苦创业,从整顿干部队伍入手,迅速扭转颓势,成为甘肃农信系统服务“三农”新标杆:8年来,会宁农商行资金总量增长11倍,信贷规模增长10倍;目前,农户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0896户4.35亿元、余额8.29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25.64%;2010年至2015年,连续6年荣获省联社“综合经营奖”“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并赢得“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标杆银行”等诸多荣誉;2013年,成为全省首家由农信社改制的农商行。

    何向东眉目清朗、步态从容、言语平和,宁静中隐含一股“虎威”。按传统文化标准,这是一位意志坚定、务实廉明、深得民心的“能臣”。

    他坚信毛泽东思想。

    何向东凝视办公室墙上大幅毛泽东像,“这是我的信仰。我们工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就是毛主席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来会宁8年,他们说‘8年抗战’,可能苦了一点、‘战斗’多了一点。苦和难,我愿意承受。第一年最难,扎到一线调研,整天想着改变落后面貌,感觉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找准问题了,第二年,不得不撤换中层负责人。不换人、不改革,没出路。这里重人情,一下子撤换这么多干部,阻力非常非常大,你能想象到。必须这么做,没有别的选择。上级和班子都理解我、信任我、支持我。”

    8年来,何向东先后建起10个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从最初的86人发展到近170人,在省内兄弟单位中党员人数占比最高。

    “我的力量从哪来?”何向东自问自答,“我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我们都是毛泽东思想坚定信仰者。”

    通渭 王玉荣:坚信精神的力量

    通渭丘壑纵横,旱灾频仍。红军长征途经通渭时,毛泽东首次朗诵了在当地酝酿成熟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通渭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玉荣,铭记这篇雄文,不断激励自己。

    2014年1月上任以来,她风风火火,强化精神建设,改革用人制度,力推竞争上岗,迅速激活涣散的组织体系,成为甘肃农信系统改革发展的新秀:每年都超额完成省联社计划任务,支农工作得到当地政府高度认可。至2016年6月末,与2014年1月末相比,通渭联社存款余额增长73.68%;贷款余额增长172.72%;存贷比由56.70%上升至90.90%;贷款不良率由6.39%降至1.54%;利润总额增长106.87%。

    王玉荣清秀利落、率直开朗、思维敏捷,眉宇间英气勃发。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位经受磨练、内心强大、有“力度”也有“温度”的改革者。

    她坚信精神的力量。

    她说:“红军长征首先是不怕难、不怕苦。我从城里来到偏远贫困县,不怕吃苦。可是你不知道,刚来的时候有多难。员工的组织纪律、团队精神、服务意识、敬业精神,都很薄弱。经济也不发达,下乡一看,网点陈旧,水是苦的,墙是黑的,灯是暗的,宿舍里的床是拿砖头支起来的,冬天员工手指都冻破了……怎么抓?怎么改?压力太大,头三个月感觉自己憔悴得都没人形了。”

    而今,通渭农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硬件到软件,从社会形象到员工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回顾既往,王玉荣很感慨,“我能吃苦,可我见不得员工过苦日子。我的经验是,要改革,要发展,先得照顾好员工,从精神抓起、从‘外围’抓起。我从小处着手,从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开始,一点一点引导员工规范着装、礼仪,同时改善工作环境,教他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关键是:结合党建等各种活动,先让员工活跃起来,让精神充实、强大起来。”

    她问:“如果精神强大,还怕什么困难?”

    高台 王兴明:坚信团结的作用

    高台,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农业产业化相对发达,农业融资需求日益迫切。

    高台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兴明,结合当地“三农”实际,充分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不遗余力支持高台现代农业发展。

    截至2016年5月末,高台农商行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养殖专区和特色产业的贷款,累计发放6.24亿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农户小额信贷累计发放5.55亿元,用信比33.40%,受益农户10417户;农户联体贷款余额达到15.9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57.70%;农户资信建档面达100%,评级面95.1%,创建“信用村”123个,全县9个镇全部创建为“信用镇”。

    王兴明面容清癯、腰背挺拔、言语沉着,一望便知,这是一位善于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干才”。

    他坚信团结的作用。

    他说:“农商行天生就是为‘三农’服务的,天生就是做实事的。高台是农业大县,我来这里3年,不敢懈怠。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得务实,根据实际需求,找出最适于当地的支农方法、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子;得发扬民主,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班子团结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凭什么凝聚人心、团结班子?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

    王兴明深有感触,“都说‘少数服从多数’,可是,能不能没有‘少数’?能不能班子成员完全一致?因为如果多一个‘少数’,往往就少一分团结、少一股力量。我们能做到。不管体制改革还是业务创新,有时正确思路不能马上得到班子成员一致认同,我就提出再议,先缓一缓,私下再和‘少数’坦诚沟通,耐心说明,直到他完全理解和认同。”

    他说:“我看重什么?团结一致,形成最大合力。”

    永昌 周安德:坚信组织的安排

    永昌,河西走廊主要产粮区、甘肃粮油生产大县,周安德职业生涯中的第三个“战场”。

    永昌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周安德,历任民勤、古浪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真抓实干,成绩斐然。2014年1月,他服从组织决定,转战永昌,很快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至2015年末,永昌信用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19%,净增额完成年度净增计划任务的129.19%;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22.85%,完成年度净增计划的165.08%,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3.49亿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7亿元,余额达到2.2亿元。2014年,被省联社授予“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金昌市委、市政府授予“支持涉农先进金融单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最佳银行”。

    周安德身高额宽、颧骨高隆、处事持重,看得出,这是一位值得组织信赖、不可多得的实干家。

    他坚信组织的安排。

    他说:“我是军人出身,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从事金融工作仍然需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的信念,相信组织的安排是正确的。组织的安排就是命令,就是要求,就是奋斗目标,必须坚决服从,绝不犹豫。我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感情很深,这些年不管在哪,都不忘本,务实做事,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

    周安德显然想到更深层问题,“干工作不是组织叫你干你才干,得主动做好。‘至微至显,善作善成’,我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员工。我们也十分重视队伍年轻化建设,现在金融科技发展很快,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新事物。”

    他说:“不管‘年轻人’还是‘老人’,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对组织忠诚、必须有大局意识、必须有敬业精神。”

    尾声 

    告别那片血与火浸烤过的、并不丰腴的土地,9月3日凌晨,记者抵达北京机场。

    都市繁华扑面而来。甘肃农信人特有的质朴、坚韧,更加鲜明。

    候车时,忽然想起8月29日会宁一幕。

    当晚,偶遇一群“重走长征路”的年轻姑娘,她们是某单位优秀党员代表,朴实朝气,叽叽喳喳擦肩而过。

    “她每年都优秀。”

    “赠她一朵小红花。”

    “不,大红花!”

    “不,比大红花还大的花!”

    天地苍茫。心潮澎湃。

    我不由得放下行李,郑重面西而立——向质朴、坚韧、“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甘肃农信人,致敬。

    那一刻,大花开放,天象庄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