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9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燕赵之花:“涿鹿物联网模式”


 

    河北省是国务院批复的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四个试点省之一。经过两年多综合改革,当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其中之一便是培育了“涿鹿物联网模式”。

    何谓“涿鹿物联网模式”?

    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供销合作社在推进综合改革工作中,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率先在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中引进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推进了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传统的设施农业种植和粗放管理跟不上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蔬菜品种单调、产量偏低、质量不高,制约着设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降低设施蔬菜的生产成本和种植风险,提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涿鹿县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对合作社设施蔬菜基地温室大棚进行了物联网改造,通过引进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形成了“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信息技术”的生产方式。

    涿鹿县社:物联网建设的内容和做法

    龙头企业投资入股,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2010年5月,在涿鹿县供销合作社、县农合联的指导、帮助下,黑山寺乡下榆林村的农民成立了益林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租用农户105亩土地,用于设施蔬菜的种植。同时合作社与县社龙头企业张家口新合作元丰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协议,实施“农超对接”。为扶持合作社规范发展,扩大种植规模,深入推进产销对接,2014年,张家口新合作公司和农资公司共同投资入股合作社,注册资金增至190万元。

    引进温室物联网服务信息技术。为推动合作社发展和蔬菜产品的提档升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2014年12月,县社、张家口新合作公司与廊坊华夏神农信息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了涿鹿神合供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专业合作社引进温室物联网服务信息技术,对温室大棚进行物联网信息化改造。

    合作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接通互联网络,安装了温室物联网服务系统、日光温室群物联网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温室视频监测系统、智能开膜机和智能卷帘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数据查询、预警、远程控制等多种功能。

    实时数据采集功能。通过红外网络摄像系统,将温室大棚种植中关键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通过各种传感设备采集,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及时传送到本地设施农业物联网控制室以及远端的设施农业物联网云计算中心,使管理人员、农业专家通过电脑、手机或手持终端就可以掌握蔬菜的生长环境,随时观察设施大棚作物状况和工人的操作情况,及时采取管控措施。

    数据查询功能。系统将涉及到蔬菜种植要素的所有数据都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设施大棚内各项实时环境数据、历史数据、历史机械设备操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随时掌握设施大棚环境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管理。还可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综合信息服务。

    远程控制功能。根据实时监测的数据,在环境参数超标的情况下,网络系统可以远程对卷帘、风机、灌溉装置等进行控制,使设施大棚内各项环境参数达到蔬菜生长的最佳要求;也可设定环境数据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系统会根据环境数据的变化情况自动调控机械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

    预警功能。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的上下限值,可根据蔬菜的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当某个环境数据超出限值或生长异常时,系统立即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管理者,提醒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或进行病虫害防治。如遇到灾害性低温天气,系统在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的同时,通过远程智能控制方式操控加温设施,增加温度,化解低温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

    “涿鹿物联网模式”作用和效果

    涿鹿县供销合作社帮助合作社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在生产中引进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成为当地率先运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蔬菜质量和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当地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物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管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如对生产过程中比较费工的卷放棉被、开膜、浇水施肥等环节,通过电脑和手机远程进行自动控制,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工;通过水肥一体化结合膜下滴管技术可以节省70%的水和50%的肥料。以上两项每年可为合作社节省40万元的人工费用和生产成本,实现了节能增效。

    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去年冬天连续几次的暴雪天气中,由于温室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功能发挥了作用,合作社蔬菜大棚避免了持续恶劣天气和低温环境的不利影响,蔬菜生长情况良好,长势喜人。生产过程中运用温室物联网信息技术,蔬菜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合作社蔬菜品种由原来的5种增加到12种,年产量由原来的30多万斤增加到60万斤,每个大棚年可增加收入2万元,为农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了优质蔬菜生产能力。设施蔬菜种植中,通过加强以信息化为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温控湿控、防病治病、有机肥料和生物药的使用,建立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种植模式,提高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能力。产销对接中建立了蔬菜生产电子档案和产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明白消费,吃上放心菜、安全菜。

    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供销信息科技公司组织和引领合作社设施蔬菜生产实施物联网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当地设施蔬菜发展树立了样板,提供了技术,形成了质量优势和产量规模,成为当地优质蔬菜培育和物联网技术推广中心,推动了区域内设施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涿鹿达华致远公司等农业示范园的设施蔬菜基地中也安装并使用了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

    (王春梅 邬 柳)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