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革《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以下简称《方案》),部署解决物流领域长期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大力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从简政放权、降税清费、补短强基、互联互通、联动融合五大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举措。目标是到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比2015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由2014年的8.9%降至8.5%左右,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由7.7%降至7.3%左右。
在这个《方案》中,供销合作社再次“被点名”。此次“被点名”,是被赋予“降本增效”的任务。当然,这也是发展的机遇。在“重点行动”部分,《方案》要求:“健全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农村物流大企业联盟,推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企业、供销合作社等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
《方案》明确了这项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国家邮政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要求2017年底前完成。《方案》还指出:要“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
首先应当指出,在“建立农村物流大企业联盟”方面,供销合作社任务和机会都不多,因为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型物流企业还没有出现。但是,这并不妨碍在一定区域或网络、线路上,供销合作社物流业务进行深度整合,从企业物流合作发展为物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业务,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立足系统面向社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行业和区域优势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业务对接和合作,从而在区域供应链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其次,电商企业与现有物流资源开展深度合作。这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物流的工作重点。在电商方面,目前,全系统已发展省级电商平台80个、县级电商平台973个。今年1-6月份,电子商务交易和在线商品销售总额达到3092亿元,同比增长85.7%,占全系统销售额的比重超过15%。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业务板块。在物流资源方面,过去3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新建基层社8664家,总数达到2.8万家,乡镇覆盖率由56%提高到85%;农民合作社达到14.7万家;发展合作社联合社5600家,占全国联合社总数的78%;全国农村综合服务社发展到36.1万家,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60%;土地托管模式已发展20多个省份,托管品种由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向林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拓展,托管面积超过6000万亩;全系统共有各类法人企业20266个。推动全系统电商企业与现有物流资源合作,打造农村电商的“国家队”,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正如总社一位领导强调的那样:要有创新再创新的精神,既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也不能照搬其他电商的模式,要努力探索适合供销合作社特点的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提高全系统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打通传统业务的“网上通道”,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再次,在“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方面,全系统通过对传统经营服务网络改造,特别是2006年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以商品流通网络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据今年年初统计,全系统连锁企业6922家,拥有配送中心12298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104.9万个。但是,这些网络是以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等传统经营商品为服务对象的。面对农村市场的多样化、小批量、变化快等特点,尤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作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重要平台的经营服务网络,面临新的整合、重组以及重建任务。适应解决农村电商发展“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农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是一个尚未解决的全局性问题,供销合作社系统还没有可供推广和复制的成功经验,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最后,“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是城乡一体化物流建设的课题,是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的“共同难题”。其一,农产品进城包含了农产品产销两地批发市场的建设问题,也包括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建设问题。这些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应有之义。其二,工业品下乡主要包括日用消费品和农村建材类产品,除了通道质量、终端分布等区别之外,它与城市同类商品的物流没有多少区别。其三,问题的关键在于:因物品性质几乎完全不同,工业品物流与农产品物流要形成“双向流通”,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农产品生产及消费的季节性、区域性、易腐性、差异性等特点,与工业品的生产与消费标准化、常态性、通用化等特点,很难形成多元平衡 “钟摆式”的“双向流通”。这需要一定区域的城乡一体化物流统筹解决。单独一个行业或部门要解决城乡物流的“双向流通”问题,达到整体物流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是不现实的。
核心问题需解决
上述内容看似是《方案》的主要“规定动作”,但如果有人问:解决了上述问题,是否就解决了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物流的主要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代物流的核心问题是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也就是说,物流企业、物流系统乃至区域和全国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都是通过对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来实现的。离开了对系统的集成优化,物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就没有实现的依据。这里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纵向物流集成。所谓物流,就是物品的流动。一般包括物品的储存、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废物回收等环节和功能,并根据需要,对这些功能和环节进行集成优化过程。任何一个物流系统都要进行集成优化,才能达到应有的物流效率和效益。一个物流企业的效益来自多个物流系统的优化集成。就供销合作社而言,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等各个物流系统,不仅存在不同品种商品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还存在同一大类商品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还存在几大物流系统一体化的集成优化问题。比如,上述城乡工农业产品的“双向流通”问题,实际是农产品与工业品两大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质是三大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和集成问题。
第二,横向物流集成。即一定空间内物流系统的集成。如上所述,对供销合作社及其企业而言,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等几大物流系统存在一体化集成问题,可称为“供销合作社物流系统”集成优化。同样,供销合作社物流与其他行业和部门也存在更大空间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对供销合作社而言,不仅存在本区域物流系统集成优化问题,还存在更高层级乃至全国和跨境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问题。
对全国物流发展规划而言,全国“一盘棋”就要求各个行业、部门、区域的物流发展协调有序、集成优化,从而达到节本增效、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物流多层级地集成,是物流集成在平面空间多维度的优化。
第三,物流动态集成。无论横向集成,还是纵向集成,都是在一定时空内对一定物流系统进行的。物流是复合性产业,包含众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都会对物流系统的重新集成优化提出要求。仅以物流信息发展而言,电话、电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等科技发展,都对物流系统的运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对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提出了“转型升级”的常态性任务。运输工具、储存技术、搬运设备、流通加工科技、配送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进步,都对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物流系统的集成优化又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任何集成优化都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所以,与时俱进,也是对供销合作社物流人的根本要求。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供销合作社人要从全国物流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调动和发掘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顶层设计,谋定而动,全面协调,推动农村物流转型升级,努力降本增效,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
还应该指出,上述问题远不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物流任务的全部内容和所有要求,到2017年底,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正可谓“任重、道远、时促”。供销合作社人该怎么办?
唯有只争朝夕、加倍努力。
(作者系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秘书长、高级物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