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6年9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清渭街上的供销社故事

□ 张泽宏

    浙江省永康市象珠镇清渭街,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一条长约四五百米的明清古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经在这条古街上的清溪供销合作社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如今,这条狭窄的古街上,仍倔强地矗立着一排四间二层店面的供销合作社老商场。

    老商场当时只有4间店面,经多次扩张,曾打通成8间,其中最北边的两间是象珠区税务所。税务所和老商场之间的两间店面曾经开过国药店,以后几经反复,才留下如今这四间建筑面积860多平方米的老商场。原先的街面木制店门板早已被铝制卷帘门代替,但是在40多年前,这条街上每日的早晚都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噼噼啪啪”卸店门板和上店门板的声响。老商场棉布门市部的木柜台,就是供销合作社职工晚上值班睡觉的大床。临近年关,副食、棉布两个部门为了满足供应,日夜加班加点。其他稍微空闲的部门职工,都自动到这两个部门帮忙粘贴布票、粮票,放、量布匹以及包果子包。大伙边干活,边打趣唠家常,几乎每夜都要忙到十一二点。这时,供销合作社食堂的香完阿姨就为大家烧好热腾腾的麦面汤当夜餐。天井里的那眼井就是全供销合作社人的饮用水。清渭街上随便在哪里挖地三尺,泉水就会汩汩地冒。如今,这眼井的水依然清冽甘甜,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老商场曾经承载过半个多世纪供销合作社的兴衰史。

    历史上的清溪供销合作社群英荟萃,各式人物在这方舞台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那个年代的社会百态,人生悲喜。

    有一任姓王的主任,各个部门里的量布卷布、包果子包、药材、皮张收购等众多技术操作都十分精熟,一手算盘绝活更是独步业界。左手算盘右手笔,边打算盘边记账。他还可以把算盘放在头顶打,且速度快、准确率高。凡是有部门盘存轧不平账册和对账单,他拿过账簿,随便翻几页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供销合作社营业员最怕的就是盘点,商品的进、销、存、在途,应收应付款、实物和账册,现金和账册,都要求在对账单上一分不差地“四角轧平”,账款、账物相符。如果发现长、短款或者商品实物与账表不符,多或少了商品,就说明有问题。有些部门的职工打算盘的本领没过关,账册老是算不准,大多人都会向王主任求助。不过,就算半夜三更去拍他的门,他也会乐呵呵地到场救急。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响,不消一个钟头,每本账簿重打一遍,差错也找出来了。

    还有一位章副主任,文化程度不高,却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他几乎每日都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区域内所有的大队生产队,不遗余力地宣传发展种桑、养蚕、栽金针、养长毛兔这些多种经营的好处。他率领黄岗大队的干部到方岩独松参观柑橘生产基地,发动社员在黄岗的岩头山上放炮炸窠,硬是在这些岩头窠里填土种橘。3年后,黄岗成为当时全县有名的新的柑橘商品基地,社员分红也大幅提高。1975年,全社辖区内235个生产队,有188个养蚕单位;1980年,实现千担茧社;1984年,鲜茧收购量达到1793担。清渭街等一些生产队迈入全县劳动分红最高的行列。章主任因此被当地社员和供销合作社职工亲切地称为“多种经营主任”。

    如今老商场早已不复当年的热闹辉煌,但尚有3户商户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人脉坚持经营,坚守着这幢老商场,为一方百姓提供着生活便利。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