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泡”字,凡与休闲消遣沾边的,几乎都被冠上“泡”这个新鲜的时尚字眼,泡汤、泡茶室、泡网吧、泡微信……
闲暇业余,各人有各人的泡法,我尤爱泡书。每次泡书,犹如进食一顿丰盛的精神快餐,可以获得极大的享受。南宋诗人尤袤说得好:“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我泡书虽然没有像老尤那么深情,却也投入有加。
自从爱上格田码字,就痴迷泡书,泡书可从中汲取营养,滋补先天或后天之不足。带着“一读为用”的目的,我对书一直保持着浓烈的泡趣。泡之而不厌,阅之饶有兴。每逢外出,先问书店。一次,与一个深居简出的驴友游北京,慕名逛王府井大街,见有书店,禁不住心头火热,径自跳进书海纵情遨游。没想到把旅伴给冷落了,待到余兴未尽从书海上岸,已是日头将沉。只见他蹲在店外偏僻处焦急地看手表,地上已丢下了十几个烟蒂。
但凡沉醉于一种活动往往会让人入迷,泡书何尝不是如此。记得在物资凭票供应的年代,有一年快过年时,到舟山群岛出差。行前,爱人千叮万嘱归家时别忘了买些浙江特产的鳗鱼干、鱿鱼干和金华火腿。记得那天泡宁波一家书店,书山册海散发出的扑鼻浓郁的油墨香味着实令人陶醉。见有心仪已久好书,竟忘乎一切,统统项目外开支了。回到家,全家人见我大旅行袋装得鼓囊囊的,争先恐后冲上前来。当打开拉链后,全家7口人不禁怔住了,他们对鱼肉的希望顿时化为泡影,我自然免不了被严厉警告。
泡书店、书市之所以能入迷,皆因没有图书馆的繁琐手续,无需登记填卡任由浏览,即使不买也不会遭白眼。泡书店、书市多半是为找书、买书,就像在茫茫人海中寻觅意中人,这种心情我有更多体味。一次到广州,听说中山路古籍书店新到我企盼已久的《李渔全集》。入店后,我上看下看、左瞧右瞧,就是不见书的踪影。到收银台一问,服务员彬彬有礼地说:“你要是上午来就好了。”我的心头顿生怅然若失之感,其滋味宛如备好丰厚彩礼的小伙子,眼睁睁看着意中人被人用花轿抬走似的。
悠悠岁月,漫漫书海。无论在缺吃少穿的岁月还是只恐不瘦的现今,我一直与书结有不解之缘,从不移情别恋。读书抚慰了心灵的创伤,读书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读书使我从中寻觅到治愈病痛的验方和漫步人生正途的真谛。读书增强了我的思维能力、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而且常读书还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项非常有益的、补脑健心的休闲活动。每当我读书读到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一切烦恼愁事都烟消云散,一切疲惫都悄然而退,仿佛走进了一个愉悦舒适的心态环境、走进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陶然世界。
投入从来有回报,痴迷读书也不例外。古今中外的“书友”没有辜负我对它的一向忠贞,它使我荒漠的心田变成绿洲,智慧之树结出硕果。每当整理、翻阅40多年来生产的各类文章,每当目触书橱里那百多本红皮书,我似乎闻到一缕缕丰收的果香。悦读使我忘却人生的艰辛、困惑和失落,我打心眼里说:“泡书真好!”
(作者单位:福建省东山县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