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人称“老张”,江苏镇江农商银行柜面工作人员的两百分之一,路人甲式的平凡、渺小,可就是她那平凡朴实的人生,却处处散发出幽幽的绚丽。
她用自己的担当、敬业和奉献,感动着80、90后,她仿若一幅读不完的长卷,隽永深刻,雅韵翩然。
2015年初,在镇江农商银行全行柜员交流轮岗的大背景下,多数网点人员“大换血”,丹徒支行作为城郊结合部的一个全功能型综合性网点,集财政、基保、民政等各类业务于一体,繁杂的业务召唤着一批精力旺盛、业务娴熟的年轻人进行担当。就这样,原丹徒支行一批年长的柜员有的被分流去了业务量较少的网点,有的则走向了后台,而“老张”就是其中一个。
这一年,她45岁。第一次离开眷恋了14年的三尺柜台,干起了营销经理的活。
受命于“危难之际”
大家熬过了年初的“最繁忙”,适应了丹徒的“高强度”,步入了工作的“快节奏”,柜面上年轻人卖力地工作,“老张”则帮忙分流客户,分发对账单,在大堂干起了营销经理的活,着实减轻了柜面的压力,营销业绩有声有色、渐入佳境。可就在大家认为一切都会这样顺其自然发展下去的时候,一位柜员请了长期病假,另一位柜员因为怀孕需要保胎,柜面一下子少了两个得力干将,即使大家都愿意多辛苦、多承担,可外面的客户不答应啊!
丹徒支行向总行申请“救援”,但遗憾的是总行派来的人只能代班半个月,而且新人来了有个“磨合期”,一番思虑和协调后,总行最终请“老张”“重出江湖”。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老张”内心忐忑不安:年轻人能力突出,办理业务效率高,服务好,形象佳,她担心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但是考虑到网点的实际情况,看到大家那么辛苦,她抛却所有的顾虑,重新回到了那个熟悉的三尺柜台,延续着最初的梦想。
事实证明,“老张”的顾虑是多余的,她重新上柜后的两个季度,竟没有发生一笔业务差错。
穿梭于“内外之间”
如果问丹徒支行谁最辛苦,毫无疑问,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张”!
丹徒支行虽然每天中午11:30后可以暂时休歇,但业务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因为只要是休歇前进来的客户都必须高质量的把他们服务好。
午饭过后,当大家都在作短暂休歇时,“老张”的“疯狂时刻”才刚刚上演。她一人身兼数职,除了要做好主出纳、办理对私业务、打印大小额来账,还要兼顾ATM机。其中,最难的便是ATM。网点有3台ATM,由于网点自身的特殊情况,ATM在营业间外,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老张”每次加钞都是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进行。
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清分现金,每天60万,单单清分现金就需要花费20-30分钟。清分过后,“老张”还需要加钞、接收来账,每天中午总可看到“老张”穿梭不停的背影,原本一个沉稳内敛的“老张”却忙得每天都在小跑。
如果说,“老张”每天中午都在忙,坚持一个月或许大家还可以承受,倘若要坚持一年、两年,甚至“每年”呢?但是“老张”做到了,而且她是用心在做,她仿佛有“花不完的精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做一天少一天,做一年少一年,等到真的退休了,闲赋在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老张”家里条件相对优越,她本没有必要陪着小年轻一起奋斗,但是她却用实际行动给年轻员工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其中有一天上午,ATM坏了,于是中午业务一结束,“老张”便开始清钞、加钞,并对ATM做简单的修复,等到她终于有空准备扒上两口饭时,一看时间:还有5分钟又到“上班时间”了。饿过了头的“老张”,没时间也没胃口,草草地喝了些汤,便又“满血复活”般兴冲冲地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陪伴在“你我身边”
对于丹徒支行来说,晚上加班是常态。年轻人加班时,大多有家长安排好生活,可以无后顾之忧;可是“老张”不同,她上有老,下有小,原本一下班她就该回去张罗晚饭,但只要年轻人加班,她从未远离。每每加班,她都会在后面默默地帮她们整理传票、登记业务簿和敲号,做一切她力所能及的事。
有时单位双休日也会组织一些营销宣传活动,这时“老张”又会主动站出来,帮年轻人减负。
“老张”所有的举动都是她内心深处最自然的流露,她没有太多的言语,对她来说,照顾年轻人仿佛是她的天职,充满着母性的光辉;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工作时间,只要有“老张”在,便一切安好。
“老张”的一举一动,无丝毫功利之心,她热爱并享受着这份工作,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她的坚守与执着,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老张”的工作轨迹对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了最美的诠释。
幽幽的绚丽弥漫在你我身边,从未远离,让人倍加珍惜。